首页 策行三国

第606节


这时候孙策予以反击,名正言顺。
  也就是说,天下人不希望孙策攻击朝廷,但他们不会反对孙策自保。如果朝廷来攻,正好给他战而胜之,以武力夺取天下的机会。与禅让相比,这自然是退而求其次的办法,可是比起没有名分,全凭武力夺取已经好上很多了。
  从兵法角度而言,据境而守也比主动进攻有利。就西线而言,不论是攻击关中还是攻击益州都不是易事,不如调虎离山,在荆州境内决战。就北线而言,孙策骑兵不足,在中原决战也好过在河北决战。主动进攻不如防守反击。人心思定,为了建功而战之人毕竟是少数,但为了保护自己的财产和家人,几乎所有人都会拿起武器。
  杨修侃侃而谈,郭嘉也赞同杨修的意见,不时附和一两句,几个军谋更是如醍醐灌顶,钦佩不已。果然是弘农杨家子孙,见识不凡。孙策虽然脸上没什么反应,心里却乐开了花。杨修这个态度好啊,这弘农杨家算是绑在我的战车上了。相比于袁家的实力分裂和道德诟病,弘农杨家完全没有这方面的担心,他们的取舍具有更强大的号召力。当然杨修的个人能力也是杠杠的,能超过他的人不多,即使是郭嘉在这种大是大非上也未必比杨修出色,最多是伯仲之间。
  有杨修这个表态,纳长公主为妾就不仅可行,而且必须。
  杨修越说越兴奋,用漆匕舀了一口汤,“吱溜”一声喝了,又道:“奉孝兄,不管朝廷是什么想法,最后能不能禅让,将军迎娶公主都会影响天下形势,你们军谋处做好准备了吗?”
  郭嘉笑嘻嘻地说道:“正想听听德祖的高见。”
  杨修又夹了一块鲈鱼腹部的肉,蘸了些鱼汤,塞进嘴里,赞了一声:“还是这鲈鱼的味道好,堪称太湖一绝,鄱阳湖的鱼就没有这么鲜美。”他大声叫道:“姊姊,我这次回来,你要多做几次鲈鱼请我啊。”
  “放心吧,少不了你的。”袁权在后面应了一声。
  “小子,食不语,寝不言!”袁夫人的声音传来,虽然不大,却透着威严。紧接着又传来袁权相劝的声音,袁夫人也没再说什么。杨修缩了缩脖子,伸手掩住嘴,自我解嘲道:“惭愧,惭愧。”
  “无妨,这儿又没长辈,没那么多规矩。”郭嘉催促道:“德祖,你快说,形势会有什么变化?”
  “冀州。”杨修说道。
  “冀州如何?”
  “朝廷既然决定将公主嫁给将军,必然要宣布袁绍矫诏之罪。袁谭曾期望以向朝廷贡赋为条件,换取朝廷赦免袁绍之罪,但赦免袁绍必然与将军交恶,朝廷不能不权衡利害。强弱悬殊,朝廷维系与将军的关系自然更有利。在得到将军的效忠之后,朝廷不会坐视袁谭自立,必然会迫使袁谭俯首。否则幽州兵南下,攻取冀州,袁谭必败无疑。于今之计,袁谭唯有请求朝廷赦免,不再追究其他人,至于袁绍死后的名声,他无论如何都是保不住的。”
  “德祖说得有理。”郭嘉附和道:“那你说,朝廷会让将军出兵冀州,夹击袁谭吗?”
  “不会。”
  “为何?”
  “冀州新败,袁绍受伤而死,麹义、审配两员大将战殁,十万大军仅有万余残兵渡河,冀州正是虚弱之时,幽州军足以应付,取冀州而自给,朝廷又何必让将军分一杯羹?只不过在此之前,有一个问题要解决,那就是刘和。刘和与公孙瓒有杀父之仇,不共戴天。不把他调离幽州,张则很难集结力量攻击冀州。”
  “调他去哪儿?”
  “长安。刘和是宗室,最近那么多宗室齐聚长安,他又岂能例外?刘和有征战经验,尤其是统领骑兵,将来可以大用。”杨修顿了顿,吃了两口菜,又道:“将军,奉孝兄,我想你们应该很清楚,虽说天子只有一个亲姊姊,但长安的宗室却不少,和亲之策绝不限于将军一人。”
  郭嘉点了点头,转头看向孙策。他已经收到相关的情况,大量宗室齐聚长安,天子接连封了几个公主,和亲应该是可能性最大的一个。天子虽然年轻,却雄心勃勃,绝不是愿意俯首认命的人。也正因为如此,孙策才会担心长公主出嫁明的是笼络人心,暗的是换取聘礼,积极备战。他们很可能是从杨彪的事上尝到了甜头,想用一个真正的公主再换一些军械、粮食之类。
  即使如此,他也没什么好担心的,聘礼给多少,怎么给,主动权在他手里,又不是天子想要多少他就一定要给他多少,天子想要什么他就一定要能给什么。他们已经商量得差不多了,现在向杨修问计,一是多听听意见总是好的,二是想看看杨修的态度。
  结果让他很满意。从现在开始,杨修可以作为心腹了,合适的时候可以把他调到身边来,担任更重要的职务。孙策心情大好,举起酒杯,向杨修示意。M.THonGadaY.NEt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页 策行三国下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