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穿到明朝考科举

穿到明朝考科举_270


    其实崔张两家兄弟还没沾过童生试,王守仁叫他们一声“小友”也是抬举。不过因他们是状元门下在读的学生,便叫得高一层也不算过份。

    崔燮看他是有圣人滤镜的,觉得他说什么都对,也没刻意提这几个孩子都是白身,只笑着说:“王贤弟见识广博,我亦不曾见过草原弘阔景象,正要听贤弟讲来。”

    王守仁兴致勃勃地要讲,眼神扫到两位张公子和崔家二公子耷拉着眉眼、拿着笔纸在旁听记,莫名觉着他们怪可怜的,便拿自己当例子,鼓励了一句:“当初我要去关外,便是梦到自己进了东汉马伏波将军庙,因想到将军功业,才下了决心独自出关。我梦中还在壁上壁题了首‘铜柱折,交趾灭,拜表归来白如雪’。我看他们年纪尚小,作文不易,崔兄可放宽些,教他们写几句诗也罢。”

    张家两个小学生算了算字数,若能作诗替代文章,至少也能少写二百来字,都眼巴巴地看着崔先生,盼他能听客人的话,饶他们一天文章。

    他们崔老师听到这个“诗”字,滤镜都要碎了,勉强笑道:“便依贤弟之言,放过他们这一回。这两个学生向来仰慕贤弟,也都有些报国之志,望贤弟多来给他们讲些战阵之教,英雄故事,这些都是我难教他们的。”

    王守仁看着张家两位公子恨不能粘到他身上跟着他回家似的迫切目光,再看看满面信任的崔燮,十分有责任感地点了点头。

    他往崔家跑长了,也偶尔会遇到来串门兼陪伴小国舅们练武的王大公子,来串门兼邀国舅老师出门练武的谢镇抚,还遇见了从榆林过来押车送礼,庆贺崔燮考中状元的刘家表弟。这几个都是洒脱英朗的武人,谢瑛尤其还是个当世名人,戏曲唱得连王圣人都听过,他事后不免又跟父亲叹了几声崔燮“结交尽英豪,正是我辈中人”。

    王状元沉着脸扔给他一套朱子与吕祖谦同撰的《近思录》,让他安心去做圣贤,别再改行了。

    崔燮热热闹闹的过完了探亲假,到五月廿七日,两月假期已满,便到礼部销假,正式入翰林院做了修撰。

    作者有话要说:

    预警一下,作者不懂理学,看也看不懂,所以就是抄了几个朱熹和王阳明的句子勉强硬写的,大家不要计较啦,让我随便蒙过去吧

    这章理学方面的内容参考《王阳明全集补编》主要是王阳明的八股《诗云鸢飞唳天》,诗是《梦谒马伏波庙题词题诗》,还有吕思勉的《理学纲要》,《近思录》内容没用上,喜欢的同学也可以看看

    第222章

    新科三甲与铨选出来的三十名庶吉士中, 北人仍少, 南人占多数。绝大部分人都还在家主享受着假期,或是刚踏上回程的车船, 唯崔燮与郭镛是北直隶出身, 给假期短, 两个月假期一到就得早早地到翰林院入职。

    郭镛是庶吉士,入了翰林院就照规矩跟着太子右庶子汪谐、左谕德傅瀚读书, 不必尹学士过问。崔燮这个状元修撰却是要叫掌院学士尹直费费心, 给他安排个职务的。

    若是在恩荣宴前,尹学士就敢安排他一个易出错的职务, 抓着他折把柄贬到外地去;可自打恩荣宴后彭阁老中风归家, 剩下三位阁老心里总有些惴惴的, 怕叫他妨坏了。

    就是万首辅以一国宰辅之尊,要断他的姻亲都是写信嘱他父亲动手,没敢亲自下手。尹阁老看着前头这两个例子,也不愿沾这潭浑水, 便把他打发去修中秘书, 只求他别在自己面前碍眼、别去天子面前招眼就是。

    然而或许是崔燮的命太硬, 就连尹学士这点小小心愿,上天都不许他实现。

    翰林入职后不久,便是六月初三,开经筵的日子。成化天子自己久不听经筵日讲,倒记得叫太子努力向学,看到翰林学士尹大人请开经筵的奏疏时, 每每得左右一声:“太子,学业,如何?”

    太子宫中没什么得力的大太监,一向是覃太监兼管,登时便应道:“太子资质聪明、读书甚用心,课后仍常用卷自试,几位先生都常赞其勤学捷悟。”

    如今没有万贵妃与梁、韦二监煽风点火,覃昌与高太监都是力持正统之人,逮着机会就给太子说好话,成化帝对太子的感情也日渐亲厚。每常听了这话,也要夸几句,赐些新书纸笔,以示慈爱。

    这回因有新进士入朝,天子忽然想起太子还有几位伴考成了这科的新进士,便多问了一句:“伴考人,有几人,中试?若有缺,可再挑人。”

    高太监方才没得机会表现,忙趁这机会应声答道:“回皇爷,这科得中的伴考学子计有崔燮、费宏、屈伸、郑宗仁四人,其中崔费二人在三甲列,已授翰林职,屈伸亦选在庶吉士中,唯郑宗仁在都察院观政。”

    崔燮也算是天子一手教养大的神童,还考中两元,极给天子做脸,成化帝不记得别人也能记着他,特特捡出他来问了一声:“崔燮归来否?朕记得,他家不远。”

    自然是回来了,回京之后到处拜访的那阵子就给高百户家m.ThONGaDay.NET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章 穿到明朝考科举下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