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里头挑人入东宫,不是魏时不知道谦虚,他是真觉得若太子挑人的话,自己十有八九是必然会被挑中的。 魏时可从来都没想过掺合到皇家里面的事儿,尤其是在官品不高的情况下,稍有不慎就做了人家的炮灰。 而且这些事情对他来说,也无甚意义,他又没想着高官厚禄,就像跟老师一样踏踏实实的做点实事而已。 辞别老师,魏时可谓是心事重重,哪怕到了师伯这儿,脸上的表情仍带着几分凝重。 沈涛一瞧就知道是为何犯愁,“可是去过你们老师那儿了?” “师伯猜的对,学生刚从老师那儿过来,没想到这次开恩科是为了给东宫补充属官。” 这一波一折的,好事儿竟也成坏事儿了。 不过还好,他早早的就来了京城,而且还拜了师,否则的话,这会儿可能还不知道消息,应该在骑着马往京城赶的路上呢,甚至有可能,一直到殿试结束,太子亲自挑人了,才知道朝廷这次开恩科的目的。 如今早早的知道了,会试都还没报名呢,也可以早一点的做打算。 “这样不好吗?做了东宫的属官,就相当于是太子的人了,授官的阶品都有可能比你正常入仕途来的高,更别提有这么一座大山靠着,日后不管是升迁,还是在官场上被人欺负了,都有人帮着。” “师伯是在说笑吗。”魏时苦笑,“我就算真的因此做了东宫的属官,可东宫人才济济,除了我们这些新科进士之外,肯定还有不少的大臣,其中也应当不乏德高望重之辈,说句不太好听的话,学生算是哪根葱啊,真有升迁的好事儿未必想得到学生。” 相反,需要跑到最前面摇旗呐喊的时候,到了必须要损兵折将的时候,不拿他们这些新科进士填,拿谁去填,总不会是那些资历比他们更深、官品比他们更高的大臣吧。 不管太子德行如何,夺嫡之争总是避免不了牺牲的,更何况当今不缺皇子,好好的人他不做,何必去做炮灰。 魏时是不太乐意去东宫做属官的,但错过了这一次的开恩科,再等便又是一年多,更重要的是,他也怕下一届没了太子挑人,其他几位皇子跳出来怎么办。 还真是没有赶上好时候,早知道,早知道上一次就该参加会试,不该再多等这几年。 “你倒是已经先把最坏的结果想清楚了,可想过最好的没有,一旦真有那么一日,可能就是泼天的富贵。”沈涛提醒道。 说这话的时候,板着一张脸,让人也瞧不出到底是在想什么。 “学生想过,但是跟其中的风险比起来,还是觉得不妥当。” “怎么个不妥当法?” “学生自认为这个脑子掺和进这些事儿里头,为官就想做些实事。”魏时这话说的斩钉截铁。 他做官不是奔着高官厚禄去的,当然了,但凡是做了官的,这又会拒绝高官厚禄,不过就像是老话说的,君子爱财,取之有道,这高官厚禄也是如此,有能者居之,而不是靠推着哪位皇子上位,靠着从龙之功得来。 魏时也知道自己的想法很天真,可能在这些成熟的官员们的眼里,像孩童的稚语,听了发笑。 但有些初衷是不能改变的,也没想过去改变。 “你觉得户部怎么样?” 户部,这话听起来就像是有玄机的,一想到全国各地的账本,没日没夜的计算,魏时很想说,不怎么样,他宁肯外放到比较偏远的小县城,去做个知县。 不过比起东宫的属官,比起被拉拢到其他几位皇子旗下,不得不说,户部还是一块儿清静之处。 全国的财政都要交由户部处理,自前朝起,一直到本朝,两朝全都鼓励商业发展,农业虽然仍旧是朝廷的根本,但是并不抑制商业的发展,这一点从允许商人子弟参加科举就能看出来。 正因为如此,户部的重要性在六部当中尤为明显,甚至已经超过了原来作为六部之首的吏部。 而吏部和户部,也是唯二两个没有安排过皇子进入的部门。 魏时虽然不知道,日后户部会不会被牵扯进来,但现在肯定是没有的,更别说师伯还是户部尚书,一手紧抓全国财政大权的人,也是当今的心腹之臣。 “你曾经提出过新的记账之法,在皇上那里是露过脸的,太子他们也必然知道这些事儿,老夫还曾经在皇上那边儿夸你,说你很适合在户部当差,你如果愿意的话,开恩科之后,若是榜上有名,可入户部。”
m.tHONGadAY.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