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尹见陈文强这么说,就放下心了,可看看手表,她说道:“老陈,咱们也就能眯缝个五分钟了。” “那算了,早点去医院吧。那个晚上你等我一起走,我跟车库要车。” “好。” * “敏敏,该起来了。”穆杰喊李敏起床。“闹钟响过一遍了。” “嗯,就起来。”李敏在床上又拱了几拱,才闭着眼睛把腿垂下床,坐着伸展几次后,才开始穿衣服。 穆杰知道这时候的李敏不能去打扰,便摇着轮椅出去了。给她的磁化杯里又兑了一点儿热水,预备她出来喝的。 “今天下午还是去门诊?” “嗯。”李敏抱着水杯喝完一杯温热的水,然后才像彻底醒过来的样子说:“你下午还要把脚抬起来的。” “嗯。我会的。” “我那个讲义不急。你不用陪着我妈妈帮忙赶。那两个书柜里的书,你随便看。看完给我放回原来的位置就好。” “我知道的。上班去吧,我还等你挣钱买米呢。” 李敏被穆杰说笑了,伸手在他脸上轻轻拍了拍说:“那你在家要听话啊。”然后把这两天的“战绩”装进书包里。下午在门诊要是有空,可以跟陈院长探讨一下。 …… 神经外科每周只出半天门诊,基本上都是预约挂号、转诊、复诊的患者。甚少有第一次来省院看病,就能找准神经外科门诊时间的。 一部分患者是在下面的市县医院就诊,或者是因为当地医院不能确诊、或者是没有开颅能力、也可能是不相信当地医院的神经外科有开颅能力而转过来的。 少部分是省城本地人,知道在医大附院没有两、三个月内是排不到床位,就拿着医大附院或者是其他医院的门诊病历过来的。他们潜在的信任感不如外地患者,但这些患者往往在术后,成为提升省医神经外科在省城声誉的活广告。 这样患者的好处很明显,便是他们携带的病历上不仅有简单的病史、还有一些初步的检查,相当的检查资料可以用来做参考,而且大部分的患者基本是携带了脑ct片子来的。 坏处也明显,第一是李敏挣不到开脑ct检查的提成了。第二是容易被病历上的病史误导。 这两点,陈文强早就专门提醒过李敏。如今神经外科的收入越来越高,李敏也不再把开ct检查的提成放在心上。她现在追求的是接触更多的患者、接触到更多不同的病例。 到了门诊,李敏就摊开自己那个专为门诊收住院患者预备的大本夹子。她按着前几周的记录,摘抄下几个患者的名字,交给实习生,让他到外面喊人进来。 “这几个是复诊后、要办住院的,先喊进来吧。” 陈文强坐在李敏的对面看她忙乎。先确定了下周的手术患者、开出去住院证后,再按着今天下午的挂号顺序叫号。 问病史的是马大夫和实习生,陈文强和李敏间或会插话,追问患者及/或家属,就个别点让他们做补充,然后是详细的查体。 陈文强看着李敏患者做查体。马大夫和跟过来的实习生,几个人也会上手轮流给患者做检查。 一下午看了二十几个患者,然后这些人都在李敏的大本夹子上留下联系方式,也约略知道大概要多长才能排上手术的床位。当然也不乏有心急的人,恨不能就立即住院手术。 这时候李敏就要好言相劝。 “神经外科手术是精细活,一天最好只做一例。给你加台做手术,万一精神头不够了,脑袋和其他地方不同,碰到不该碰的地方,后悔都来不及的。” “一周六天啊,你们这才做四台手术啊。” “我有下夜班,陈院长也有下夜班的。下夜班的那天我们不做手术。好避开可能的精神头不足。毕竟那脑袋和身体别的部位不同。” 等把患者都答对得高高兴兴地离开了,李敏就对陈文强说:“老师,要不我们一周开5台手术吧。像今天那样,虽然慢点,但也不是不可以。” 陈文强摇摇头道:“我们刚起步,必须要稳字当头。同样的脑瘤,如果在医大的手术台上,发生了心跳呼吸骤停,患者家属的反应,和在我们医院就不一样。如今我们已经做了几百例,按照发生的概率,是不是出现各种意外的几率越来越大了?” 自然了。这是不争的事实。 首先是麻醉。神经外科的开颅手术基本都是全麻状态下的。但就全麻来说,就有患者因为呼吸道的问题不能插管、导致手术无法进行的。他们之前虽然没有遇到过,但是概率在哪儿放着呢,手术的数量越多,碰到的可能性也就越大了。 然后是麻药过敏、不耐受等各种麻醉意外。 像这周的那个术前一日的呼吸心跳骤停,已经敲响了他们将遇到各种并发症的警钟。 “马大夫,你告诉门诊停了挂号,先带实习生回病房。我和李大夫一会儿就回去查房。” “好。” 等马大夫带着实习生们离开了,陈文强满脸凝重地说:“小李啊,那句话常在河边站哪有不湿鞋的。咱们这几百例的开颅手术,做得太顺畅了。换句话就是说,咱们现在成功的例数越多,术后有昏迷不能醒过来的几率就越大。” 李敏还真就没想过这个问题。 她试探着说:“我们术前准备充分,术中谨慎小心,是不是有效避免了这些啊?”m.ThONGaDay.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