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距离有些远

受线1



  “两害相较取其轻。他才五十出头,就此截瘫太可惜了。”
  *
  “小李,你推患者去手术室。”陈文强对这个患者看得很重。从这个患者转过来之后的病历,陈文强没让实习生沾手一个字。李敏做的每一项术前准备、写下的每一个医嘱,他都要仔细看过。
  对这个患者师生俩人投注了极大的精力。所有的临床表现、查体结果,还有鉴别诊断等,李敏单用了一个本子做记录。
  因为硬脊膜动静脉瘘(sdavf)这个病例是最近几年才走入陈文强视线中的。从1977年kendall和logue首次报告了10例sdavf以来,他们师生俩翻遍了国内最近十年的神经外科专业数得着的期刊,尚未查到国内有人做过这方面的病例报道。
  这个属于神经外科的显微手术并不复杂,比他们上次做的“烟雾病”要好做很多。
  第一种手术方案是瘘口切除(阻断)术:只需要切除瘘口、然后做相应的硬脊膜修补,但是涉及要切除胸椎t4-t6之间神经根穿过的部分硬脊膜,不能损伤了神经根。
  另一种方案是直接切除引流静脉。这是上一种方案不能实施时采取的手术方式。
  因为第一种方案里的切除或阻断瘘口,可能会引起相应脊髓节段的缺血、坏死,然后就会出现术后最可怕的并发症——截瘫。
  术前困扰陈文强和李敏最多的就是胸椎t4到t6间的动脉行止和供养的脊髓节段。
  供养脊髓的动脉来源复杂,颈椎、胸椎、腰椎各个不同。
  虽然这些供养脊髓的动脉,不是单根、直达某个脊髓段,动脉分支间有吻合存在,但在胸椎t4水平多会出现两条根动脉的吻合薄弱点;且一旦某一支完全截断、发生缺血现象后,这些吻合又不能建立起有效的侧支循环,既不足以信赖、也不能依靠。
  这种动脉解剖的不确定、复杂性、结构的纤细性,是手术最大的危险所在。
  为此术前陈文强找李敏专门谈话。
  *
  “这个手术我准备在术中进行局部动脉造影。这样所需要注入的造影剂份量就少很多、患者发生造影剂意外的可能就非常小。而且我还准备在分流的静脉近端立即抽血,尽量减少造影剂在血管中残存的余量。你明白我的意思吗?”
  李敏点点头说:“我明白。老师你说。”
  陈文强深吸一口气说:“但是术中造影、点片就避免不了会受线。即便我们俩穿着铅衣,对身体的损伤也还是不好估量。我是没什么事儿的,儿子女儿都这么大了,不涉及生育的问题。但这么做就要求你起码半年内不能怀孕,免得卵巢吃线造成卵子异常出现畸形。”
  如果是与患者交代这些,李敏不会有异常心里波动,可涉及到自己身上了,作为一个未婚的女孩子,她还是略微有些害羞。
  “嗯,我明白了。我没有半年内结婚的打算。”
  这样的手术方案,俩人是要披着铅衣上台的。器械护士徐丽和巡台护士冯姐做了调换。刘主任在试过铅衣的重量后,直接放弃了跟台。
  “师妹,你行吗?这可有几十斤呢。”
  “应该可以。”行不行的,神经外科的显微手术只有自己和陈文强俩人能做,李敏别无退路,必须要把这个手术撑下来。
  石主任也是知道他们今天的这个手术重要,才提出要替陈文强值班。他隐约觉得陈文强想凭这个病例,在学术上走得远一点儿。
  这对他没什么坏处,他自然是鼎力支持了。支持的结果就是李敏他们这面准备开台了,他们那边还在浴血奋战呢。
  *
  开台以后,李敏和陈文强的动作就很快,俩人一个上了五十岁、早过了体力的巅峰值;另一个也不是膀大腰圆的壮小伙,节省体力的唯一方M.tHoNgADaY.nEt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页 距离有些远下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