臣不善为人处事,性格又急躁了些,与同僚相处不太愉快,辜负了将军的厚爱。” “都跟什么人发生过冲突?” 杜畿涨红了脸,求饶地看着孙策。“将军,给臣留点退路吧。” 孙策咧嘴一笑。“杜伯侯,你觉得你还有退路吗?关中,你是回不去了,做了四年荆州刺史,被你抄了家的豪强数不胜数,江夏黄氏都栽在你手里,你把荆州人也得罪得差不多了,这时候再想和他们拉拢关系,是不是有点迟了?不要想退路的事了,我已经给你安排好了,你只管往前走就行,只是不要急。” “喏。”杜畿大声应道:“多谢将军。” “至于那些人,他们有眼无珠,自绝前程,我又何必给他们退路?” 第1615章 毒舌虞翻 有荀彧、刘巴的例子在前,孙策早就对所谓名士没有太多奢望。与其勉强弄来找别扭,坏了名声,不如放生。不过他也是不是圣人,做不到心无芥蒂,你看不起我,不肯为我所用,我也可以不用你。 孙策让杜畿写一份名单。杜畿知道,这份名单到了孙策手里,那些人就算不倒霉,仕途也会受阻。他虽然也不喜欢这些人,却也不愿意做得太过份,所以他反复斟酌,只说了三个人的名字,都是志大才疏,眼空一切的无能之辈,就算没这件事,他们也很难在孙策麾下受到重用。 孙策没听到一个熟悉的名字,知道杜畿心里有顾忌,却没说什么。究竟是哪些人,他只要想知道,总可以查得到,但杜畿不肯睚眦必报,有君子之风,他不能勉强,免得坏了杜畿私德。 孙策让诸葛亮记下名单,然后问起荆州的情况。说到政务,杜畿打开了话匣子。 “将军,荆南虽然不如荆北富庶,但潜力不小,应该加以重视。长沙乃是鱼米之乡,盛产稻米,自不待说,零陵、桂阳、武陵也绝非穷乡僻壤,虽多丘陵,也有不少土地分散在山陵之间。山中多有木材,又有矿产,地图呢,快拿地图来,我指给将军看……” 见杜畿说得兴奋,孙策不禁莞尔,这是一个能吏,也是一个知恩图报的耿直汉子,不过要爱惜,不能让他英年早逝。整治完襄阳世家,应该让他休息一阵子了。 诸葛亮取来地图,铺在案上,杜畿移到孙策对面,指图而说,膝盖不知不觉的向前移,碰到了孙策的膝盖犹不自知。他低着头,指着地图的郡县,口若悬河,人口、物产、道路,如数家珍,说到兴奋处,摘下头上的冠搁在一旁,几缕白发在一头油腻的头发中格外显眼。 “桂阳南行,可直抵番禺。零陵南行,入漓江可入苍梧,入潭水可入郁林。武陵地方广大,与益州南部接壤,民风剽悍而质朴,威恩并用,可为精兵。若放任不任,则难免为敌所用,终至溃烂……” 孙策连连点头。杜畿这几年带兵积累了不少经验,他在山地战上的能力完全不弱于专业的将领。将来如果有合适的机会,他也可以统兵上阵。 正说着,顾徽带着杜畿的随行掾吏来了。杜畿为孙策介绍,这些人没有一个是知名人士,话也不说,看起来都和杜畿有几分相似。他们显然没料到孙策会接见他们,被顾徽叫来,还以为出了什么事,神情惊惧不安,一副等着挨批的模样。 孙策请他们入座,吁寒问暖,询问各人的特长、家庭情况。得知他们大多出自单门寒族,有的人已经做了一辈子的小吏,不禁感慨。他对杜畿说,长史张纮在筹建政务堂,你可以推荐几个合适的人选到政务堂任教习,将他们一辈子的经验教给更多的年轻人。这些经验都是书上不写的,除了传授给子弟外,人死了就没了,现在应该充分发挥他们的才智,提升基层官吏的办事能力。 杜畿表示赞成,当即就推荐了两个年龄较长的老吏。孙策让诸葛亮记下他们的名字,等会议结束,再领他们去见张纮。 两个老吏感激涕零。他们完全没想到自己会有一天成为政务堂的教习。师道尊严,这可是难得的荣光。他们先向杜畿拜谢,又再三向孙策表示感谢,高兴得语无伦次,都不知道说什么才好。 ……M.ThOngaDay.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