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指南剑

束蕴请火7


却也争气,不但大破南蛮海军,并且顺势攻下广阳。占领此城后,朝廷调孙云龙为南阳省督,他身先士卒,一手把广阳从废墟上重建起来。朝廷西征廖氏时,又调孙云龙为下路军统帅,改任祝玉龙为南阳省督。祝玉龙担任南阳省督也才一年出头,他说南阳重建首功当属孙云龙,却是实情。
  听他如此说,太后有些迷糊,不由道:“那祝卿家的意思是,要本宫让孙老将军官复原职?”
  西征廖氏时,孙云龙作为主帅,对吴明与廖刚之事放任不管,在他一味纵容下,这才多了个中西总督,丞相大怒,把其赋闲在家,所以太后才有如此一说。
  祝玉龙还是摇头,有些沉重的道:“臣今日所求,非是为赏,而是为户部拨款而来。”
  “拨款?”太后疑惑。
  “对,就是拨款。南阳申请户部拨款”祝玉龙点了点头道:“娘娘可以看看,册子上记的,除了南阳的历年粮食产量外,还有两个弊端,一为损耗严重,二为运输困难。”
  “有么?”太后一怔,因着对祝家不满,她还真没用心看这小册子,不免重新翻了翻。这一翻不打紧,她脸色变得极为难看,重新合上册子道:“南阳今年的粮食产量为六百亿斤,但却有近百亿斤成了空耗粮,祝卿,这个数字是不是大了点?”
  她刚才还笑意吟吟,现在却疾言厉色,其变脸之快,令人叹为观止。百官惊惧,俱不敢言,只余祝玉龙的声音在大殿上回荡:“禀娘娘,非是微臣懈怠,而是南阳环境使然,首因就是,南阳仓储设施简陋。我朝四大粮仓,分别是兴业,安洛、当阳以及丰台。这四大粮仓中,只有丰台是景帝爷所建,其余三仓,都是我朝立国之初就有了。其中安洛粮仓为第一大仓,坐落与龙望与北原省交界处,不但京都近在咫尺,离北原城也不太远。从全国各地运来的税粮大多集中于此,经户部统一调配,供给京都日常所需。安洛仓的战略地位无人能及,平时可以抑制物价,到了战时,则能源源不断的向双山关输粮,抵挡北蒙入侵。所以这个天下第一仓,它当之无愧。
  太后仍是冷着脸,一声不吭。群臣更是不敢多言,朝堂上落针可闻。
  祝玉龙歇了歇,接着道:“在东北四省中,若论产粮最丰,当属乐浪与北幽两省,小麦,大豆、高粱等等,种类齐全,应有尽有。两省不但产量甚丰,其品种之齐,也是我朝之冠,而当阳粮仓,就座落在北幽与乐浪两省交界处。排名第四的丰台粮仓,则不是立国时所建,而是景帝爷筹建的。当年西北大旱,灾情之严重,为历年之最。整个西北饿殍遍地,民生凋敝,百姓苦不堪言。何家无力抵挡,其家主何飞鹏向朝廷申请救济。景帝爷仁慈,不忍生灵涂炭,自无不允之理,于是答应从安洛仓调粮。可西北地势复杂,运输上成本太高,中途连个落脚之处都没,一来二去损耗极大。这次东粮西调,几乎掏空了大半个安洛仓,可效果却差强人意。经此事后,朝廷与何家都意识到,在中原与西北间,建立一个中转粮仓的重要性,丰台粮仓这才应运而生。”
  他站在朝堂上侃侃而谈,引经据典,显然在此事上花过极大功夫。太后虽有刚烈的风评,但却不是不学无术之辈,见他说得面面俱到,且是实情,玉颜稍霁,点了点头道:“祝卿,说下去。”
  一见太后的面色转缓,祝玉龙暗自松了口气。太后权利虽较父亲不及,但因着唐轩的关系,却掌着户部,朝廷上的钱粮之事,自然是她说了算。而要申请户部大规模拨款,她就是一道绕不过的坎。
  朝廷这几年频历刀兵,仓禀不实,要让太后拨款南阳,肯定千难万难。但祝玉龙仍要一试,因为他心怀坦荡,并无丝毫私心。而太后虽一介女流,这几年表现却可圈可点,颇顾大局。看来只要陈述其中利害,以她的见识,定不不允之理。他心下忻悦,口里却继续道:“综上所述,当阳丰台两大粮仓的重要性已是不言而喻,可他们较之兴业,仍是略有不及,分列第三第四。当年惠帝爷曾说过‘江南丰,则天下丰。兴业足,则天下足。’这是为何?那是因为昆州南阳都盛产稻米,两省气候温润,与东北的一季稻不同,这里水稻都是两季稻,甚至三季。相比之下,两省粮食产量要比北幽乐浪高得多。而江南地带潮湿多雨,要想储藏如此多粮食,花费却也不小。李贼未篡权前,户部每年都会拨付大量银钱,以做粮仓的修缮维护之用,其中泰半是花在兴业粮仓上。”m.ThonGAdaY.Net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页 指南剑下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