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士的当打之年是在十八到三十周岁之间,过了这个区域体能和反应能力都会下降,这些兵士中除却少部分能够以经验取胜,或者是升到了小头头位置的指挥人员都可能被战场自然淘汰。 前几朝基本如此,所以历代军制中都很少出现强制退役年龄,即便有少数年长之人,都能被当做人瑞保护宣传。 但自澶渊之盟被签订后,宋除却少部分地方军,大部分都长时间不曾遭遇战争,战争自然减员数量急剧下降,赵祯粗粗一算,底层中军营内如今四十、五十岁的人数可能要占到总数的二十分之一左右。 看似没有问题?不,这恰恰是最大的问题。 宋朝虽说轻武,但是对武职的提升和封奖条例却是十分的明细。 到了这把年纪,还只混迹在小兵的行列之中,基本可以判定他在战场上毫无建树。 没有斩首,没有团队战功,不曾参加过前锋战役,什么也没有,足足十数年乃至于二十年在军营里面混日子……这样的兵,年轻时候尚且如此,如今又难道可以上战场吗? 赵祯对此持保留意见。 若非此次自己留意,赵祯绝对想不到自己的军队中还有着这些毛病,而在他陈述完了这些发现后,对上的臣子们了然的眼神更让他心惊。 几乎没有一个人露出了惊愕的神态。 也就意味着,这不是最近才出现的问题。 那么,这样的问题持续了多久,久到能够让文臣都视之如常了? “陛下,此事仍当从长计议。”宰相王旦俯首,他面上表情看不出太大的波动,这一句劝谏看上去也只是寻常劝谏罢了,只是他话语中的隐藏含义,却让赵祯将心中火气按了下去。 还不是动手的时候。 不如说,在此时不能动手。 这些人在军中扎根时间这般长,可以想象的枝蔓定然不少,其中关系错综复杂,如果轻易的处置撤军,极有可能造成军队被有心人挑动哗变。 只能徐徐图之。 但是目前最重要的是他想要知道,他到底有多少兵是真正能够打仗的。若是连此点都不可明,之后他的所有计划都是笑话。 所以他在思考之后派出了一支特别调查组。 赵祯选派了两个他最信任的臣子前去调查此事,正是包拯同庞太师,此二人一硬一软。 包拯心如明镜,庞太师则负责“和光同尘”,此二人单派一人都达不到赵祯想要的结果,但是二人同行便可互打掩护。莫要看庞太师看着糊涂,此人究竟m.ThONGaDaY.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