殿用膳。 “哥哥,你回来了咧!” 冰儿早就等在饭堂,等着开饭。小丫头修习《无垢心经》后,其他变化看不出来,饭量倒是增加。 对《无垢心经》,欧阳朔一无所知。 他能做的,就是静观其变。 据紫苏讲,除了一日三餐,冰儿还经常要吃些糕点。有时候,还没到饭点呢,就一个劲地喊饿。 偏偏小丫头又拧巴,每次都要等欧阳朔回来之后,再一起吃。 欧阳朔无奈,也只能每天按时“下班”。 饭后,欧阳朔回到房间小憩。 下午,还有一场重要的政议,等着他主持,欧阳朔必须养精蓄锐。 ********** 下午两点,正殿。 三大署,十二司,共计十五位主官,全部到齐。 欧阳朔高坐上首,主持侯府年后第一次政议。 不知从什么时候起,“议事”一词已经成为过去,取而代之以“政议”。 一字之差,涵义却打不相同。 政议的“政”字,代表领地文官集团走向正规化,话语权和地位,都得到进一步的提升,真正成为军政两极中另外一极。 同时也宣示着,欧阳朔这位君侯的权威,日渐鼎盛。 政议二字,就将欧阳朔这位领主和领地文官集团,划成两个阶层。 欧阳朔,独占一层。其下,才是文官集团。 相比此前的领地议事,政议有两个显著的变化。 其一,就是需要各司署互相协调的事务,逐渐多了起来。随着领地规模的扩大,一些领地事务,再不是某一司,甚至是某一署,就能够解决的。 比如,现在正在讨论的“关于建设廉州郡道路网”一事,就至少涉及到建设司、审计司以及四海钱庄三个主要部门。 建设司负责道路规划设计,审计司负责对工程预算进行审核,四海钱庄负责资金划拨以及财政转移支付。 除了三个主要部门,其他各司也都或多或少地牵扯其中。比如,官道沿线驿站的设置,就牵涉到文教司和治安司。 除此之外,官道沿线的府衙、县衙,也都统统牵涉其中。 更不用说,还有沿线数以百计的定居点。道路从哪个定居点经过,不从哪个定居点经过,可不是一道简单的数学题。 其中事务之复杂,早已不是镇县时期,能够想象的到的。 这在考验各司的同时,对三位署长,更是一个巨大的考验。好在无论是范仲淹,还是田文镜,都是巨擘级的大员,倒还能驾轻就熟。 正是因为事务复杂,其中的利益关系盘根错节。 议政之时,欧阳朔大部分时间,都是做一个倾听者,轻易不会表态。 而这,正是政议的第二个变化。 欧阳朔,逐渐完成了角色的转变。 开始从一个参与者,变成纯粹的决策者。 除非涉及到领地重大战略,一般情况下,欧阳朔都会让各司署拿出处理意见或者明确的方案,而不会再去主动指导各司署的工作。 如此一来,三位署长的权力,就得到急剧提升。 他们的角色定位,也在经历一次转变。 此前的议事,一般都是由欧阳朔唱主角戏。无论是范仲淹,还是崔映柚,充当的更像是一个执行者的角色。 范田二人的光芒,完全被欧阳朔巨大的背影盖住,存在感极低。 现在,他们才算是真正的巨头,拥有极大的决策权。 对范仲淹和田文镜而言,发挥他们自身才干的舞台,才刚刚开始。 未来,两人带领一署,在这个舞台上,会迸发出怎样夺目的光彩? 一切,都只有留待时间的检验。 而对于各司的司长而言,日子就有些不好过。 权利和责任,从来都是并存的。 欧阳朔在赋予各司署更大权力的同时,他们自然就需要承担更大的责任。诸位司长,如果因决策失误,导致领地的利益受损,自然就需要问责。 轻者,在年终考评中降低等级。重者,可就要调整岗位。 十二位司长中,有那么三四位,位置都是不太稳的。他们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都崛起于草莽,再加上资质偏低,自然备受考验。 现任户籍司长杜荃、税务司长钱礼飞以及产业司长杜小兰,这三位,位置是最不稳的。 只要时机成熟,欧阳朔就会将他们下放到府衙。 至于考功司长秦时坚、农业司长孙岩农以及建设司长郝建成,这三位,就属于还在考察阶段。 其余六位司长,无论是能力还阅历,都比较突出,暂时无忧。M.ThongADay.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