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当地接受过一次化疗,来到这边后又做了一次,病人的身体就明显承受不住了,王医生劝过患者家属,她这个情况倒不如回家接受保守治疗,或许反而能活得稍微久一点。 谁能想到,在施用新药一个月后,她的各项癌症指标都得到明显改善,其中甲胎蛋白浓度降低最明显,癌胚抗原和糖抗原125也比上个月有所降低。 李杏芳的丈夫,那个沉默的高大汉子,胆战心惊打量着医生的脸色:“王医生,是不是结果不太好?你跟俺说,俺撑得住。” 王医生的神色变换几次,有一种想呐喊尖叫的冲动,又强制自己压了下来,很保守的对病人家属说:“现在还不确定,需要做进一步的检查。” 这些血项指标只能作为辅助诊断,真正判断病情好转与否,还需要拍片,甚至进一步的穿刺检查。 但是等病人家属离开以后,她终于按耐不住自己的情绪,一个箭步冲到自己曾经的代教老师跟前:“张老师,您帮我看看这个病人的指标,这变化也太大了吧!” 张医生是科室里的老资格,性子慢悠悠的,先是叫小王稳着点,不要冒冒失失的,反而容易叫病人紧张,然后才拿起最新的血检结果开始看起来。 “这个数据还可以嘛,哪里不对劲了?”他奇怪的问。 王医生这才想起什么,赶快把前几个月的血检结果一起翻给老师看。 张医生也是一愣,首先确认了名字,又反反复复看了几遍,然后忽然想起来:“你这个病人,是参加新药临床实验的那个?” 王医生点点头:“对,就是她,上个月才开始用药,没想到见效会这么快。” 边上一个医生听到两人的对话,也好奇的伸过头:“那个新药怎么啦?是不是出什么问题了?我就说嘛,小药厂还是不靠谱,万一出点问题,那可就是大事了。” 谁知另两人却并没有附和他的话。 张医生敲了敲病历资料,对小王说:“这事儿我也拿不准,你还是赶紧跟主任汇报一下,看是不是还要多开几个检查。” 王医生点点头,赶紧往主任办公室去了。 那个医生听的迷迷糊糊的:“怎么啦?到底是不是出事儿了?” 张医生抓抓脑袋:“我看着像好事……要万一呢……” 他说得含糊,手下却突然快速忙起来,开始筛选自己手里的病人病例。 二期临床实验并不是同时大批次展开的,尤其像抗癌药,风险大,涉及的医学伦理问题又比较敏感,只有找到条件合适的病人,经过医院批准,病人,病人家属,主治医生以及科室主任的同意,才能申请到新药,纳入实验人群。 据他所知,蕤复康这次的实验名额还没有报满——一方面是药厂名气小,医生和病人都有顾虑,另一方面是因为对方的要求也很细致,不是随随便便一个肿瘤患者就能加入实验的。 刚开始还有想用良性肿瘤患者蹭补助的医生,笑话那个药厂小气,说照他们这么筛选下去,可能一辈子都凑不到要求的实验人数。 谁想到,效果竟然这么明显呢? 像京城这种大医院,哪个肿瘤医生手底下没有几个绝望的晚期患者,在静静等死呢。 人老成精的张医生还在研究病例的时候,科室主任带着王医生走了进来,拍拍手对科室里的医生说:“你们都整理一下手头上的病例,看看跟蕤复康的要求对不对得上,要是对得上的尽快报到我这里来,动作慢了可别怪我没提前通知。” 然后科室主任又跟着王医生,去病房看那个参与实验的病人了。 旁边那个医生从科室主任嘴里听出一点别样的味道,伸过头悄悄问张医生:“到底怎么了?你先给我一句准话,等下请你吃饭。” 李医生也用很轻的声音对他说:“那个药效果好像很好——前所未有的好。” “什么?”那医生一蹦就起来了,“那药还真的有用?早知道我当初也帮病人申请参加实验了!” 他这话一起,所有医生的目光,都被他的声音吸引着转了过来。 李医生额头上的青筋跳了一跳。 这家伙可真存不住话,一顿饭可不够,至少也得请自己吃一个礼拜才行! “就是那个抗癌新药?检查结果很不错?” “究竟有多不错?跟我们说说看,我手里也有几个晚期病人呢。”M.THOngadAy.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