叙利亚的突然出手让纳赛尔自然是兴奋不已,这正是他最想要达到的效果,如果越来越的国家加入到这场战争中去,他的威望将无形之中暴涨啊!一旦获胜那真心将是一呼百应的局面,到时候还怕大事不成? 纳赛尔觉得这是一个千载难逢的际遇,他立刻作出决定,立刻去叙利亚访问,深化和拓展两国关系,最好是将两国打造为一个联盟,然后再借此滚雪球一样壮大。 雄心勃勃的纳赛尔兴奋了,但是他对形势的预判其实是有问题的。叙利亚突然加入对以色列的战争没有那么简单,其中的原因是相当的复杂。 我们都知道一战结束之后叙利亚就事实上变成了法国的殖民地。实际上法国人对叙利亚垂涎已久,一战期间就跟英国人暗地里谈好了条件一定要获得叙利亚。这让阿拉伯的劳伦斯是相当的不满,认为法国人就是贪得无厌。 一战结束之后法国如愿的拿到了叙利亚的控制权,只不过当地的阿拉伯人并不喜欢法国这个新主人,独立运动也是时有发生。当然如果没有二战的爆发,叙利亚人也翻不起浪花。可是众所周知,二战法国输得很惨,几乎连底裤都没有了。 1940年,法国维希政府宣布投降投降,而其麾下的叙利亚和黎巴嫩则转而受德国控制。不过德国人也没能实际控制这两块,在1941年6、7月间,英军和戴高乐的自由法国的军队进入叙利亚和黎巴嫩,赶走了德国法西斯势力。不过这并未能挽回法国的统治,到了当年9月,法军总司令g.卡特鲁不得不宣布叙利亚独立。 差不多两年之后的1943年7月,叙利亚恢复宪法,举行议会选举,成立了自己的政府。而二战胜利之后的1946年4月17日,英、法军队被迫全部撤出叙利亚。这也就是叙利亚的独立日和国庆日。 叙利亚独立了,民族解放了,今后似乎是一片坦途了?千万不要这么幼稚,事情没有这么简单。叙利亚独立之后政局一直相当的不稳定,隔三差五的就有政变发生,尤其是第一次中东战争之后,随着以色列建国,叙利亚的动荡就更加频繁和激烈了。仅仅从1949年到1951年的两年间就发生了四次政变(其中的幕后黑手都是英美)。 就拿故事发生的1950年来说,此时控制叙利亚的是军人施舍克利,这位在1949年12月发动政变推翻了萨米.辛那维的统治,扶植了一个傀儡当总统,而自任总参谋长在幕后操纵政权。 不过由于叙利亚政党间矛盾重重、群众游行示威和罢工浪潮此起彼伏,内阁根本没办法站稳脚跟是几经更迭。1951年11月由于以人民党为主的政府反对施舍克利的控制,这位再次发动政变,夺取政权,任命法齐.赛洛为内阁总理,实行军事独裁,下令解散议会、政党和社会团体,禁止国家工作人员、学生和工会会员参加政治活动。 不过这也引起了全叙利亚的反弹,一时间反对他浪潮此起彼伏无奈之下施舍克利被迫在1952年改变政策,缓和矛盾,然后在1953年当选为叙利亚总统。 可是施舍克利的总统也没干多长时间,到了1954年新的反对高潮又来临了,他的统治被军队推翻,不得不流亡国外。 从这一段历史就能看出,在五十年代初期叙利亚的政坛是相当的不稳定的,施舍克利突然对以色列宣战,恐怕并不是被纳赛尔的宏伟蓝图所吸引,也不是完全出于对犹太人的敌视,而是出于政治的需要。 不要以为转移视线这一招有多么高明,政客们都懂。在国内的矛盾达到了一定程度而又没有解决办法的时候,就只能向外转嫁矛盾,弄一个更吸引眼球的东西来转移老百姓的注意力了。而对施舍克利来说,埃及突然对以色列宣战无疑是最好的转移视线的策略了,叙M.tHONGAday.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