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天兵在1917

173 空军的问题(中)


分仲伯。

    无奈之下,毛子又一次偷懒了,既然难分伯仲,那就同时上马吧!于是乎两种口径的“航炮”同时开搞,当然,红军也做出了具体的要求,14.5毫米的主要用于取代shkas机枪,要求射速足够高,最好是能达到原来shkas的水准。而23毫米的则用于取代ub机枪,射速可以稍低,但是必须控制重量。

    很快设计师们就提出了好几个不同方案,几乎每个口径都至少拿出了四个方案,经过详细的对比之后,加斯特自动方案更受空军高层的喜爱。很快shvak-14.5和ns-23(不是那个老版的,但设计师还是那两位)就诞生了。

    其中shvak-14.5射速高达2000发每分钟,而全炮重量也被控制在40公斤的水平上。而ns-23射速则更高,可以从250rpm到3000rpm之间调节,全炮重65公斤。

    当然这还不是全部,因为当时选型落马的gsh-14.5毫米三管加特林机枪后来被李晓峰看中,将其口径改为7.62毫米之后,广泛装备在红军的通用直升机上作为支援武器使用。

    从1942年7月开始,刚刚走出国家测试场没多久的shvak-14.5就被图-3、佩-8飞行员急不可耐的装上了飞机,原因无他,在卫国战争的第一年中,四发轰炸机正面火力过于单薄的缺点被德国飞行员发现,频频采取迎头攻击战术,让红军飞行员无法招架。

    而shvak-14.5两千发的射速以及比12.7毫米弹药更强的威力让红军飞行员十分满意,载极短的时间内,机头机枪手可以向德国战斗机倾泻更多的弹雨。在shvak-14.5被普及之后,德军很快就放弃了继续对红军四发轰炸机使用迎头攻击战术,因为那是得不偿失的。反而是在美国加入战中之后,当火力单薄的b17、b24在白天大摇大摆的跑到德军面前时,那是好一通吊打。

    至于红军更强的ns-23,那更是神器一样的存在,当雅克-3、雅克-9、拉-5、拉-7装备该炮之后,一度打得德国战斗机屁滚尿流,至于德国的轰炸机飞行员,更是对ns-23恐惧不已,因为平均四发23毫米炮弹就能将其彻底摧毁,而换成12.7毫米机枪那得上百发。

    请注意,解决完航炮的问题并不是结束,空军还有问题。只不过这支有问题的部队比较特殊——直升机部队。从三十年代中期开始,西科斯基和米里两大设计师开始一鸣惊人,红军成为最早广泛使用直升机的军队。

    在卫国战争爆发之前,红军已经初步建立起相当规模的陆军航空兵部队。当然,那个时候还不叫陆军航空兵,当时直升机归空军管。倒不是空军手太长,要把持一切会飞的东西,而陆军不太重视。

    是的,陆军就是不重视直升机,在叶戈罗夫当总 参谋长的时候,直升机已经初步显示出了其独特的作战能力。但是叶戈罗夫一干将领始终认为当时的直升机太简陋,载重能力有限作战半径又太小,仅仅能承担侦察、校射以及营救飞行员或者应急抢救伤员的任务。

    所以,叶戈罗夫时代,红军采购的直升机大部分是承担这些任务的轻型或者中型直升机,而且数量还比较有限。

    等到了图哈切夫斯基再次上台,陆航的日子就更难过了,图哈切夫斯基对直升机的认知跟叶戈罗夫没有什么不同,他更重视的是空降兵。而且随着战争迫在眉睫,航空工业必须向战斗机、攻击机和轰炸机倾斜,这就导致直升机的发动机来源受到了极大的限制,产量自然是极其有限了。如果不是李晓峰一直在强调直升机的作用,总 参谋部会毫不犹豫地砍掉这些竹蜻蜓,将宝贵的发动机用于战斗机和轰炸机。

    为了解决直升机部队的困境,李晓峰想了两个办法,一个是从美国进口发动机应急,另一个就是拆东墙补西墙。

    怎么个拆东墙补西墙呢?很简单,在1939年以前红军不是生产了大量的伊-15和伊-16系列战斗机吗?这两型战斗机使用的就是m-25及其发展型号m-62。在卫国战争爆发之后,这些老掉牙的伊-15和伊-16很快便被证明价值有限(甚至不能用于培养飞行员)。

    如果没有意外的话,这批战斗机要么很快就会被德军摧毁,要么就是慢慢的在机场上烂掉。但是在李晓峰看来,他们还是有价值的,至少他们的发动机有价值。他准备向政 治局和军 委建议,拆除一部分价值不大的伊-15和伊-16,将发动机转用于直升机的生产,这也算是废物利用了不是吗?至少在李晓峰看来,这是好事。

    但是让他没有想到的是,这个建议刚刚提出来,就遭到了图哈切夫斯基的坚决反对:“我们现在需要更多的战斗机,这时候怎么能人为的裁减战斗机部队的数量呢?就算伊-15和伊-16价值有限,那作为战斗机或者攻击机也是有价值的,而将它们拆解,将发动机用于直升机,那才真是毫无价值可言!”

m.ThongadaY.NET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页 天兵在1917下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