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已的官场过一段安逸生活,让他整个人都放松了,像重新充电了一样。 是的,这几个月苏联的官场不是一般的热闹,因为离列宁退休的日子是越来越近了,各方面的权力争夺也是越来越激烈。其中军 委就是重灾区。 图哈切夫斯基这几个月过得是相当“愉快”,被他寄予厚望的t-28表现得一塌糊涂,根本就没有表现出任何撕开战壕突破阵地的性能,反而问题重重。多炮塔的可靠性相当的糟糕,配合更是问题重重,而被多炮塔挤占的重量导致t-28装甲薄弱,面对轻型战防炮甚至反坦克枪都显得不堪一击。总而言之,这是一款看上去很美,使用起来很要命的糟糕武器。 用总装备部的话说:“该种武器完全不适合承担突破任务,建议下马!” 如果说t-28的打击还算轻的,关于发动机的打击就让图哈切夫斯基无地自容了。在他的强烈要求下,很不成熟的am-34带着一堆问题和超重困扰登上了tb-3,结果自然是不好看,部队对tb-3是恶语连连,甚至阿尔克斯尼斯表示要拒绝继续接收tb-3。 am-34根本没能在1933年就变得成熟,漏水、可靠性大成问题,大部分飞机都得装上额外的水罐,并让随机机械师用手摇水泵往散热器补水才能凑活着用。 让图哈切夫斯基寄予厚望的德国人也没能帮上什么忙,实际上从下半年开始,在希特勒的要求下,德国工程师开始大规模的撤离苏联,留下的技术项目和技术问题都得让苏联的土专家自己想法解决。 t-28和am-34糟糕的可靠性让斯 大林有了攻击图哈切夫斯基的弹药,在这两个方面不断的攻讦图哈切夫斯基。如果按照斯 大林的说法给图哈切夫斯基定罪,妥妥的是叛徒和卖国贼,得拖出去枪毙五分钟。 尤其是,这就让之前李晓峰强烈的要求引进12ybrs技术显得无比正确了。更突显得图哈切夫斯基是个坏人。在空军的要求,在航空技术专家们的强烈建议下,图哈切夫斯基只能低下头颅,选择认输——他终于同意引进12ybrs发动机了。 但事情没有那么简单了,因为北方工业已经提前引进了12ybrs发动机和12ycrs发动机的全套技术,当时维多利亚跟法国人谈判时讲得很清楚,该两种发动机的相关技术法国不得向苏联再次出售。也就是说苏联想要直接引进12ybrs发动机技术都变得不可能了。 据说得知法国人回复之后,图哈切夫斯基被政 治局叫去大骂了一顿,那真心是灰头土脸。而就在图哈切夫斯基最狼狈,在托洛茨基很没面子的时候,维多利亚却向苏联伸出了橄榄枝——要求合资在苏联境内生产12y系列发动机。 这个要求政 治局自然会答应,因为维多利亚给出的条件也算优厚,北方工业出技术,只要求占有30%的股份,今后每生产一台12ycrs发动机苏联再出一部分专利费就是了。其他的不需要苏联政府额外出一毛钱了。 这样的条件在政 治局看来简直就是白给,在他们看来这是大好事,为嘛不干? 于是乎在1934年初,一条新的12ycrs生产线就在克里莫夫设计局下属的生产单位动土了。不出意外的话,在卫国战争中将有数以万计的vk-100极其后续子孙走下生产线,为击败轴心国立下汗马功劳。 当然,政 治局也没有想到,在后来他们将要为此付出那么昂贵的专利使用费,这些专利使用费比当初直接引进法国专利要贵了近十倍!为此,在vk-100系列发动机大生产的年代,图哈切夫斯基又被揪了出来当成反面典型批判,弄得这位红色拿破仑是相当的没面子。 不过那个时候,政 治局觉得这笔交易还是很不错的,对于李晓峰在这笔很合算的交易中起到的作用也是持赞扬态度。认为某仙人在引进法国发动机上居功至伟! 发动机的问题解决了,但关于飞机的话题并没有结束,要知道某仙人为了12y系列发动机,不得不引进和上马了两款飞行器——dc-1和s-12直升机。其中dc-1经过布柳赫尔的使用是给予了好评,认为可以多买一点儿这种飞机,最好是能引进技术,发展一款更大的发展型号。 就在李晓峰回国的当口,负责航空工业的奥尔忠尼启则已经前往了美国,他将跟道格拉斯公司进行谈判,准备全套引进dc-1的技术。 dc-1算是成功了,但是s-12却没那么顺利,首先在合金材料上西科斯基公司就遇到了极大的问题。果不其然,刚刚搞定“杜拉铝”的苏联根本不可能提供比“杜拉铝”更轻的蒙皮材料,甚至连美国也找不到这种蒙皮材料。李晓峰寄予厚望的镁合金蒙皮材料此时还在实验室里,根本就没有走上工业化。 也就是说,如果采用“杜拉铝”作为蒙皮,s-12肯定会超重(铝合金的重量大概是镁合金的三倍),M.thOngADay.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