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面咱们说,基本上南唐方面组织的反攻一开始有很大的进展,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是就在应该继续扩大战果的时候,宋齐丘却出来阻止了南唐方面继续进攻,反而要求缓一缓,不要把周军逼得太狠了。 但是宋齐丘这一招那绝对是自掘坟墓,原本南唐军的大好局势没了,此时林仁肇这一支军队也遭遇了惨败,可以说南唐方面的反攻遇到了极大的挫折,但是却不能说失败。 此时驻扎在濠州的李景达和陈觉的五万大军也准备动动了,他们联合在前面的朱元等部,一起进入紫金山,在寿州城为和刘仁瞻相互呼应,这对于周军来说是一个极大的挑战和威胁。 当时在寿州城下的是李重进,这也是一个猛将,他知道要是让紫金山的南唐军和刘仁瞻搞到了一起,那么他们想要进入寿州,那基本上就没啥可能了所以李重进不能让这件事发生。 所以就在陈觉和李景达等人赶到了紫金山,刚准备对李重进的部队进行围攻的时候,李重进主动出击,将李景达联军在寿州城下的两个营寨拿下了,据说这一战斩杀五千余人,战绩斐然,而这一战的一个最大的意义就是遏制住了李景达援军想要短时间内援助寿州的愿望。 数万援兵不能打开周军的包围圈,城里的刘仁瞻此时已经没什么好点子了,能吃的都吃了,已经发生了人吃人的现象,刘仁瞻的所有希望都寄托在了外面的这些援军身上,但是一时间援军也进不来,这让刘仁瞻很伤心,也很难过,再加上长期以来休息不好,吃不好,这个将近六十岁的老人终于病倒了。 此时虽然援军就在外面,但是却进不来,周军的包围还是水泄不通。 其实在紫金山的南唐军为了援助寿州的军队也想过很多得点子,其中一个比较有名的就是建造甬道,也就是一般所称的夹道,这并不是地道,而是在平地上两边用建筑物阻拦住而形成的一个通道。 就是一条路,两边垒上墙,主要材料还是泥土,不定时有人巡视,具有一定的防御作用,但是还是很脆弱,建立这一个甬道的主要目的就是从紫金山大营往寿州城里运送物资,这些物资就是寿州的救命粮。 其实这一招也不是很高明的一招,咱们上面就说到过,那还是在后梁的时候,围攻潞州,为了传输军粮,就是这样搞得,但是根本建不成,因为对方不会眼睁睁的看着一方建好甬道,运送粮食。 不过南唐方面还是有点脑子的,他们选的路线很偏僻,而且赶工期,希望这样能够不被周军发现,但是很遗憾,不久还是被李重进发现了。 既然发现了,那就没啥好说的了。直接带着一帮子人过去,把这些垒起来的泥墙全部推倒,见到人那就杀掉。这一次的行动失败了。 这一次失败之后,南唐方面就消停了一会,准备找机会再围攻李重进,但是这个机会什么时候来,谁也说不明白。 而此时寿州城中的人都顶不住了。看着援军就在城外,但是却进不来,这让很多人都感到很绝望,于是一些投降分子就出现了。 此时的刘仁瞻身体已经不太好了,毕竟整天吃糠喝稀,再加上年纪也大了,所以身体状况很不好,经常生病。 但是就在这样的情况下,他突然接到了一封情报,说是有人出城投降,已经被抓住了,刘仁瞻很生气,就下令严查,但是查来查去,却是查到了他的儿子头上。 他的儿子也明白,现在他的父亲是这里的管事的,将来周军进入了寿州城,那绝对不会放过他的父亲,不放过他的父亲,这还是小事,还有可能牵连到他,他父亲已经老了,死了也就死了,他还年轻啊,他不想死。 所以这才有了刘仁瞻的儿子出城投降这件事。 但是最终刘仁瞻还是下令将他的儿子斩了,我记得有一个叫做“辕门斩子”的故事,主角是谁我忘了,挺有名的,其实刘仁瞻做的这件事我觉得在当时的情况下,应该比“辕门斩子”还要下更大的狠心,只是刘仁瞻的这件事流传度不高罢了。 这件事还使一个妇女名留青史,那就是刘仁瞻的媳妇,刘仁瞻的媳妇对于刘仁瞻砍了他儿子的脑袋,这一点表现出了一个能顶半边天女性的知书达理。 当时M.THongadAY.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