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国帝都,安邑城。 这几日的安邑,更是暗潮汹涌。 城内,人心惶惶。 相比于城内的人心浮动,李重府依旧不曾受什么影响。只不过,他罕见的不再修道,开始翻看如今的朝政资料,更时常召见吏部尚书曹冀询问情况。 秦国军队距离安邑,已经越来越近,对安邑的威胁很大。也就是秦国的进兵速度不快,所以还不曾抵达。 李重府的身子骨,又消瘦了些,整个人的状态有些病蔫蔫的,一双眼睛里面也还有着血丝。 给人的感觉,极为虚弱。 在李重府翻看朝廷奏折时,一阵脚步声传来。一名侍从进入,行礼道:“陛下,太子求见。” 夏国如今是有太子的,在徐长阶主政后,建议李重府册封东宫太子。 李重府登基后,不曾册立太子,也不去管膝下的几个儿子。早年时候,李重府的三儿子李承闵,被敕封为魏王,他主动攀附燕无极,希望通过燕无极成为太子。 只是李承闵和燕无极接触一段时间后,李承闵也有了自己的权势,他和燕无极为了利益,直接反目成仇。 燕无极指使人,诬陷李承闵谋反。 最终,李承闵被杀,魏王府被抄家流放。自此之后,李重府剩下的几个儿子,对燕无极都是敬而远之。燕无极也不再意图扶持太子,毕竟他以户部尚书的身份主宰朝政,这就很好了。 扶持一个太子,岂不是制衡他吗? 燕无极权倾朝野后,李重府的儿子都很低调,一直以来没有什么存在感。这也就形成了燕无极主政的十余年,李重府天天修道,儿子也不接见。 李重府的几个儿子也各自低调,不掺和朝政,各管各的。 在燕无极死后,徐长阶力主劝说,册封了李重府的嫡长子李承基为太子。 李承基三十开外的年龄,正值壮年。他性子很沉稳,行事也低调,即便被册立为东宫太子,即便作为夏国的储君,李承基也不介入政务。 甚至李承基对徐长阶,一贯是以老师的礼节尊奉。 徐长阶主持夏国的政务,朝中的诸多决断,李承基一向是只观政,从不插手。连徐长阶死,李承基都没有表态,也就导致了李承基的存在感很低。 李承基却没觉得什么,他的存在感虽说很低,至少很安全。不至于因为介入朝政,会遭到皇帝的猜忌等等。毕竟东宫太子全方位介入朝政,权势和影响力过大,容易遭到猜忌。 原本李承基对秦国兴兵犯境,没有多少担心,自古以来,就没有秦国能灭掉夏国的。 只是,戚飞熊突然死了。 前线大军落败,秦国的大军更是直扑安邑来,李承基是真的坐不住,所以才来觐见。 李重府听到太监的话,颔首道:“传!” 他大多数时间,都用来修道了。儿子长这么大,甚至他孙子都有了,他见的时间少。李重府对李承基,没多少印象。 不多时,李承基进入大殿中,躬身道:“儿臣,拜见父皇。” 李重府颔首道:“太子今天来,有什么重要的事情吗?” 李承基道:“回禀父皇,是关于秦国军队杀到我帝都安邑的。虽说勤王的诏书,已经颁布下去。时至今日,来安邑的兵马不多,也就是来了七八千人,这样的人太少了。安邑的安全,仍然是不够稳妥。” 李重府道:“太子有什么想法?” 李承基说道:“儿臣认为,即便已经召集地方上勤王,截止到如今,来的人不多。为了确保夏国的安全万无一失,是否早做暂时迁都的准备?” 李重府一听,脸色垮了下来。 迁都! 怎么可能迁都呢? 夏国立国数百年,从未有迁都之举。 到他这里要迁都,甚至还是因为秦国杀到了安邑来,不得不迁都,他如何面对列祖列宗? 这是不可能的。 李重府大袖一拂,断然道:“迁都一说,不必再提。我夏国地方上的兵力,尽皆汇聚在安邑,焉能挡不住夏国?更何况,慕容霸、穆凌云和宫朗的兵力,尽皆退入安邑城内。” “等秦M.THONGAdAY.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