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日在晋王府中时,李恪因为生母的出身十分低调,府中的下人自然也不敢张狂,像李九等人都是夹着尾巴做人。 这样的情形持续到李恪入主东宫时,也依然如此。 然而让李九没想到的是,他听从太子的命令来到汉中,打着秦王府的旗号狐假虎威,居然混的风生水起,俨然成了汉中城内达官贵人们都争相讨好的贵客。 但假的就是假的,李九心里一直虚着,生怕哪一天这假冒的身份就被揭穿了,因此他只能努力扮出一副孤傲的模样,尽力与汉中城内的显贵们保持距离。 大家对此却并不意外,只要想想秦王李恢的那些风闻,就不难理解秦王府这些人的做派了。 恰恰相反的是,李九对于普通的平民百姓倒是十分亲切,这一点却是无形中受到太子李恪的影响,他自己都未必明白。 也正因为如此,李九一到汉中就敏锐的发现,此地符合李恪所说的“信息来源广博却又不引人注目”人选,正是各军的余丁。 这齐六齐大郎父子又住的不远,自然就进入了李九的视线。 在观察了一段时间,发现这两父子没什么太复杂的社会关系之后,李九就动了将这父子二人引为己用的心思。 这第一步就是厚给银钱,吸引不通世事的齐大郎来跑腿,反正李九本来就要时刻监视汉中城内的粮价变化,正好一举两得。 也亏得这齐大郎记性极好,虽然不通文字,却能将城中各个粮店的粮价记得清清楚楚。 李九一看这汉中城内的粮价,心中对太子的佩服更是如同江水滔滔,连绵不绝。 同样是百姓日常食用的黍米,汉中城内只需八十余钱一斗,如今秦州却已经涨到了一百五十钱以上,近乎超出一倍。 而且汉中也受到了疫情的波及,整个郡中也在推行防瘟守则,但粮价却一直未曾有过太大的波动。 “难怪殿下说,粮价能说明很多问题。” 价格的对比十分鲜明,但是计算起来却让李九有些吃力,不是人人都像何桂那样,有着优秀的数学天赋的。 即便李恪已经很用心在教了,可仓促之间,李九也只是学了些皮毛,只能按照李恪给他划好的格子,勉强进行计算。 如今精盐每日都有一百二十多两银子的进账,按照如今汉中一石粮800余钱计算,能收粮一百五十石,距离李恪要求的三十万石无异于杯水车薪。 好在如今这“受秦王盛赞的精盐”,已经在汉中打响了名声,已经有蜀地的商贾开始上门来接洽贩盐的事宜。 只要能打开蜀地的销路,赚够买粮的银子应该没有问题。 关键在于李恪给的期限比较短,距离秦州粮荒爆发应该还有五个月的时间,要赶在此之前将三十万石粮食运回雍州,李九的压力可想而知。 更大的难题是,怎么保证这五个月的时间内,既不被秦王府的人发现李九是个冒牌货,又要悄无声息的将三十万石粮食运进雍州? 李九头疼的厉害,有些一筹莫展,就连平时齐大郎那些恭维的话儿听起来也没那么心情舒畅了。 这齐大郎年岁不大,人却机灵的很,马上就感觉到了李掌柜的心不在焉。 到底是年少心思浅,这个时候齐大郎突然又想起自家老子大量买粮的事情来,没忍住的开口问起来: “李掌柜的,你们这关心粮价,是准备要大量收粮吗,是不是有什么大事要发生?” 李九心里一惊,以为自己露出什么破绽来了。 只不过一看这少年满脸的好奇,又背着个硕大的破粮袋,心里顿时明白,是自己这突兀的举动,把这一家两父子吓到了。 这也让李九更加警惕起来,仅仅是让齐大郎调查粮价,就影响到了一家人的判断,若是真的大规模购粮,又怎么能避过满城百姓的耳目? 到时候别搞的汉中也跟着粮价飞涨,那样的话,要购齐太子殿下要求的三十万石粮食,岂不是更加难如登天? 李九感觉自己真的要被逼疯了,恨不得飞回秦州去找太子殿下哭诉: “这探子的活儿,真的不是人做的啊!” 话分两头,且不提李九如何去应付齐家父子,此时的太子正面临着更大的危机,一封来自陇西的书信,几乎将他整个人都打落深渊。 在此之前,李恪根本无法想象,有人可以为了达到目的做出这样丧尽天良的事情来,他第一次怒不可遏的将桌案踹倒,疯狂的咆哮着: “李恢,你这个畜生!”m.tHOnGADAY.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