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人: 莫少珩继续道,我北凉既然要推行义务教育,让我北凉文教领先诸国,震慑天下,也当拿出态度和行动来。 臣希望朝廷能为义务教育,专门设立一个贫困家庭助学贷款。 也就是说,由朝廷以极低的利息放款给这些供不起学生上学的百姓,帮学生购买纸笔课本。 这笔钱,可规定一个合理的期限,让百姓偿还。 如此,百姓便没有理由再不让孩子上学。 若还是不让,这样的父母当得上一个生而不教的罪名,用法治他们,不冤。 有人正要说话,朝廷也没啥钱啊。 莫少珩继续道,可先在凉京试行,凉京是北凉最富裕的都城,相信给学生买不起纸笔课本的百姓也只是少数,只着眼于凉京这一城,朝廷这点钱还是不缺的。 等朝廷以后富裕了,再在各地试行此法也不迟。 而且将钱借与百姓,还有少量利息,朝廷也不亏,总比放在银库里面,生锈发霉要好。 古代就是有一个特别严重的情况,钱的流通非常的呆滞,让商业一片死气沉沉。 只有让钱流通起来,才会产生gdp才会产生效益。 众人: 连朝廷没钱这个借口,都被莫少珩堵住了。 而且,这个助学贷款,感觉还有点意思。 若不是情况特殊,他们都在以为,莫少珩在给朝廷出赚钱的方法。 当然,就这么轻易的说服众臣,还没这么简单。 还得打一阵子嘴炮。 莫少珩又开始说第二件事情。 莫少珩道,禀圣人,臣近日去了东市,因为有东唐商人的到来,市场颇为繁荣。 今年,我北凉的丝绸当也有一点产量了。 臣建议,向诸国和外域商人打开市集,为以后做准备。 打开市集的好处,南离的离都就是一个前车之鉴。 离都以前也和凉京差不多,没什么活力,更别说什么商业气氛了。 但现在,诸国和外域商人入驻,带走了一批又一批的丝绸,留下了大量的白银黄金。 离都几年之间,变得繁华,天下有目可睹。 现在,凉京只是对东唐开放了市集,外域的商人也仅有几个,而且这些外域商人还是用曲线的方式进来的,他们是用的东唐商人的身份,取得了东唐文书。 不得不说,外域的商人为了做生意,手段也挺厉害。 莫少珩提出这个方案,一是深知闭关锁国的危害,二是,北凉想要发展商业,想要拥有繁荣之景,诸国商人必不可少,三,当然是为了卖他的纸张书籍笔。 朝上众人商议了起来。 南离离都之繁荣景象,他们以前可是酸了好久,求而不得都快成心病了。 现在,他们今年养的蚕,的确不少。 一只蚕能下数百的卵,专心育种的话,增长得十分迅捷,不然南离也不可能几年之间就有那么多丝绸卖出去。 不过,北凉养的蚕数量还是太少,毕竟织出一匹丝绸,都得抽几筐子蚕茧才行。 有南离开放市场,获取繁荣的前车之鉴,这一项反而容易通过。 当然开放市场的弊端也十分明显,要是他国商人向北凉倾注低价商品,会打压北凉此行业的发展。 但这种情况和现代又不同,因为古代的跨国交易,最大的费用在运输上。 想要倾倒低价商品,不太可能。 所以除非是独一无二,压倒性的商品,还真影响不到本国的市场。 不过,为了防备,莫少珩希望圣人派遣使臣前往诸国,争取一下互市。 北凉开放都城,争取一下诸国的一个小城的市场,这等好事,相信也能让不少诸国动心。 众人: 北凉竟然要走向诸国了,对于以前封闭的北凉来说,感觉是十分不同的。 到时候,凉京诸国商人云集,那样的热闹和繁华,是难以想象的。 的确会和以往不同,莫少珩走的路子,和以前只重视本国农业生产的路子是有些不同的。 他重农业的同时,也重商业。 甚至可以说,他更重商业,为何? 北凉的地理环境和天气,限制了农业的发展。 就算他再怎么努力,也不可能平白变出耕地和水源来。 哪怕是运河修好了,北凉水源大增,的确是千秋之事,但也仅仅是对运河沿途的百姓来说。 他也不可能在北凉境内,将运河修个十横八纵来。 理论上,这样的确能解决北凉的水源问题了,但这么多运河,哪怕在现代都不可能完成得了。 对于北凉,修一条运河已经是极限了,而且还是M.ThOnGADaY.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