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用了娘,我够了,吃挺饱的。对了,晚上得给大家准备些热乎、顶饿的。” “这个你放心,我都想好了,给他们做酸汤水饺。”耿氏轻声回答。 秋收耗费力气,所以吃食上不能马虎。 丁琬扭头看着赵刚又道: “族长爷爷,一会儿把人分成两拨,戌时左右就让他们回去歇着。剩下一波留在这边干活儿。等晨起让歇着的回来,熬夜的回去休息。” 赵刚听到这话,不住颔首,说: “好好好,这个法子好。要不我还想呢,该咋办。现在雇人是不是都不好雇了?” 丁琬点点头,叹口气,道: “家家户户都抢收,哪就那么好雇人了呢。” 丁文海喝口面汤,瞅着父亲的样子,说: “爹,一会儿你跟叔儿他们都回去。我陪在这边,顺道让海林、海桥都回去。明儿白天,还得指着他们出活儿呢。” 丁父看了眼赵刚,见其颔首,这才点点头,道: “那成,你晚上陪着熬,多干点儿。” “放心吧爹,不能少干了。” 赵刚把剩下的面汤全都喝完,幽幽的说: “希望这帮祸害,晚两天来,不用多,就晚两天。” 其余人听到这话,你看看我、我看看你,谁也没吱声。 “晚两天”是大家的期盼,就是不知道老天爷能不能给面子。 丁琬抿唇,想着前世的这个时候,那会儿是消息不灵通还是怎样,反正等她知道的时候,整个辽东都“沦陷”了,颗粒无收。 现在再看倒是庆幸。 庆幸小姑姑去了县里; 庆幸她在村里; 庆幸爹爹做官,村里人给面子,大家一起来秋收。 或许她的重生,不仅仅是替自己还债,也是带周围的人,过上富足、安居乐业的日子…… …… 按照说好的,赵刚把人分成两拨。 一拨回去休息,另一拨继续干活儿。 岁数大的,自然都被“撵”回去了。 不能因为秋收,再把他们累着。 田间地头到处都是灯笼。 灯笼的周围,到处都是蚊虫、蛾子。 祠堂这边,丁母、赵刚媳妇儿都回去了。 丁琬、丁翠兰、张青明家的等,都在这边忙活。 反正爷们下地的,媳妇儿都没走。 擀皮、包饺子,一盖帘、一盖帘的拿出去,大家还在做。 丁翠兰甩甩酸痛的胳膊,有些吃不消的道: “太累了。明儿可不能做这个,宁可给他们做白米饭。” “发面馒头也行,真挺累的。”张青明媳妇儿也附和。 她也收敛不少了。 丈夫都不跟她一条心,她也不敢再折腾。 说实话,他家真的不错,也不知道这女人当时到底咋想的。 不过现在能“改邪归正”,也是好事儿。 丁琬打了个哈欠,继续擀皮的说: “发面馒头也不错。娘,你跟青明嫂子去发面,明儿晨起熬粥、吃馒头。” 耿氏包饺子的手顿了一下,随后点点头,把青明媳妇儿带走了。 夜半子时,田里的人过来吃饭。 每人一小盆酸汤水饺,饺子多、汤少。 热热乎乎的吃完,丁琬瞅着都累的不行的人们,轻声说: “要不歇半个时辰吧。” 丁文海摇摇头,打个哈欠说:M.ThoNgADay.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