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己脚踏实地的不愿意,妄想一飞冲天,就只能靠想的,等到凤国建制完备,像他这种人还想挤进官员系统就更加难上加难了,每年翰林院里都有多少学生在修书?这可都是预备官员,所以他只能回家当后勤。 偏偏清竹在凤国颁布了私有财产的法令,朝廷承认个人拥有自己的工作所得,父母子女皆不能夺取。 大梁过来的人一开始还秉承家族制,那就是不分家的话家里的孩子们都没资格拥有私产,殷家一开始也是团在一起住的,出去打工赚的钱自然归到大家长手里。清竹的法令是颁布了,你们不愿意自己名下有财产,那也由得你,朝廷不会跳出来替你们分家。 这就是给家里闹了矛盾的,或者有心跳出大家族的人家划分出一个标准来,你家不闹,哪怕一家子的钱全给一个人花,也没人会来问你们。 其实清竹这一手十分阴险,朝廷都在鼓励私产了,碍于亲情面子的人一开始自然不会强硬的表示我的钱就是我的钱,一般来讲未婚前不管男女,都不会和家里闹什么矛盾。 问题就是结婚后,小家庭和大家庭之间势必存在矛盾,加上还有些长辈糊涂,喜欢拿出息子孙的钱财补贴没出息的子孙,在大梁的时候遇到这种事吃亏的子孙只能忍着,因为有孝道压制,在凤国,朝廷都鼓励私产,奉养老人是应该的,我特么干嘛要为不长进的兄弟奉献自己啊! 上头老人能耐大强势些,兄弟们自然不敢闹,因为还要靠着长辈,老人聪明的,也能调和好了子女关系,可要是老人糊涂没能耐,那底下的子女可就不好说话了。 于是在凤国,一般人家成亲后大家都分家另过了,不存在卫道士等人跳出来要求什么父母在不得分家的道德标准来。 分家又不代表不奉养父母,有官职的奉养父母都是考核标准。殷家也是如此,殷老养了五个儿子,三个女儿,当初逃难的时候除了一个女儿一个没了丈夫,其他没缺损,最小的就是殷氏了,现在嫁给了沈慎。 等到殷家在凤国站稳脚跟,殷老就把家给分了,几个儿子都有事情干,就是殷老也在小学学堂任职,可惜三儿子不成器,再不成器也是自己儿子,几个兄弟也算照顾这个兄弟,一致同意把田产和店铺托给他照看,反正这些也要人照应么,不如让殷三也有一件事情干干。 殷三受着大家的照应,却觉得自己怀才不遇十分憋屈,他的儿子长的倒是一表人才,可惜性子像他,很有些眼高手低。 殷家其他几房的儿女姻缘都不错,轮到殷三这一房,没多少人愿意和殷三的绣花枕头稻草芯的儿子结亲,殷三不认为是自己家的问题,反而觉得是旁人没眼光。 m.tHoNGaDay.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