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来山山还担心蒙古俘虏因为屠杀事件搞暴动,好个严加防范,后来一看蒙古人还是老实的很!这时的蒙古俘虏比绵羊还绵羊,就是杀到他们自己身上也不敢反抗的。 然后两路大军合并,一路向北。 连信阳、南阳这样的大城都不堪一击,路上的其它小城更加不堪,纷纷弃城而逃或者一触即溃。 此时宋军面前的拦路虎,只剩下开封、洛阳两座大城了,打下这两座城,基本可以说半壁中原已经到手。 经过了几天的行军,大军距离洛阳,开封已经不远,大军再次分兵,分为两支包围了洛阳和开封。 “此城并不好打…”山山大帅带着一干幕僚视察了洛阳城防,皱起了眉头。 洛阳和开封原来就是中原坚城,城防之严密并不次于立阳,甚至犹有过之。 远远能看见洛阳城墙外面深灰色中嵌着的灰白色---那是最坚硬的岩石之一,花岗岩。岩石水泥层差不多有两米厚,里面才是原来的坚城,城砖之类。一如立阳城的形式,城上也修成了坚固的半封闭工事,同样使用了大量的花岗岩和水泥。 据山山估计,即使蒙古人不动弹让宋军轰,也要连续轰上十几天才能破开城墙缺口,可是这十几天下来…甚至都用不了十几天,大炮就要报废了。此前的连续作战,大炮的损耗已经太大,要不是有一些新造的炮供上来,宋军早就可以打道回府了。 山山无计之下,只能下令修筑工事、围而不攻,只是进行袭扰。 远在邯郸的忽必烈,闻得宋军止步于坚城之下,长长吁出一口气。 不过忽必烈还没意识到,山山此时又有了“坏主意”了。 ...... 一个月后。一个清晨,苏北海州(后世的连云港)的一个海边渔村,离岸不远的海面上,有一些小船在捕鱼。 一个老渔民偶尔向东方看去,只见朝阳之下的海平面上出现了一个黑点,随后就是无数个黑点,后来黑点越来越大,出现了一座座高耸的桅杆和硕大的船帆,最后就是一艘艘巨大的海船。 老渔民还以为自己花了眼,揉揉眼睛再看,没错!是大船!有上百艘。 前面的四只大船…不,它没有突起的船舱,似乎只是个平平的平台,前面为突出的铲形。而且这两艘“平台”没有停船,一直开到了岸边冲滩停住了,然后用一些装置加固,再从船头放下不少宽阔的跳板,搭在岸滩上。 然后又有八艘船停靠在“平台船”两旁,一些人马和物资从船上下到“平台船”上,通过它的中转轻易到了岸上。没多久,已经有几千人上了岸。 这“平台船”是山山抄袭自后世的“浮码头”创意造出来的,吃水较浅,适用于在岸滩条件达到一定标准、却没有码头的地方作为临时码头适用,方便吃水深的大船直接靠泊,迅速卸下人员物资,特别是重装备。 这种浮码头倒是不难造,这几艘都是由山山麾下船厂,加班加点用大型江船改造而成。 海州(后世连云港)这边其实岸滩、水文条件都是很好的,适合设置码头,所以后世才会把这里开发为重要的码头。在这个时代,因为不重视海运、位置偏僻等原因,这里还没有大型码头。 ----本章完---M.THOngAdaY.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