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跟着姜棠,能学到不少东西,姜棠还说了让他跟着去新铺子。 倒是没指什么活儿,反正让他跟着。 刘大郎可乐意了。 姜棠以前让刘大郎干活,觉得心里愧的慌,他才十二,放以后他就是个孩子。 但在这边有句话,叫穷人家的孩子早当家,这里的十二岁,已经是家里半个顶梁柱了。 十二岁,巴不得赚钱。再有个三四年,就议亲成亲了。 但姜棠顾忌他年幼,还是想让他做些轻省的活计。 刘大郎识字,可以跟着新掌柜学学,这样以后也能做个掌柜,就算不跟着她做活,也比去码头做苦力活强。 刘大郎不要面,姜棠也没勉强,但剩下的两块汤块让他带回去了。 摊子的事了了,姜棠心里的大石头总算落了下来,现在就安心等着火锅店开业。 这几天天气尚好,三个摊子还在冷风里开着。 姜棠去街上转过,街上的摊子的确不止她们三家。 就算赚得少也有的赚,况且,一些素面摊比以前生意还要红火些。 码头的工人还在,摊子就在,偶尔雪大的时候不出摊,这边工人还会问怎么不卖了。 摊子上面的种类已经增加到三种了,客人也能换换口味。 正街上的馄饨摊子生意还凑活,和以前相比差不太多,刘家婆媳两人干活,生意冷清时还能说说话解闷儿。 书院那边王氏一直都是一个人,她的女儿得看着小儿子,三个女儿中两个妹妹还小,不顶事,过来她不放心。 王氏是几人中最累的,也是赚的最多的。 她中午在书院卖,晚上去街上,虽然人娇小,但是分外能干。 赚了钱先给家里孩子连着自己的棉衣棉被换了,原本男人还对她把爹娘送回老家有怨言,现在看日子过好了夫妻间又和睦起来。晚上下职了会去街上接王氏,把车给推回来,两人谁都没提把老人接过来的事,反正王氏把话撂下了,若是再把小的接来住,就和离。 百善孝为先,赡养老人是不得不做的,但别人的孩子,轮不到她养。 至于巷口那家,打听了一圈也没见说护城军把姜棠的摊子砸了,心里失望极了。 但后头姜棠都不摆摊了,她也没办法,总不能让人去姜家抓人吧。 就只能安安分分在家里猫冬,不过还是经常去外头看,一直盯了半个月,再没见姜棠再出来摆摊,这才歇了心思。 姜棠少做了半个月的生意,少赚了几十两的银钱。不过,刘大郎这两天把熟客都通知了,新铺子在哪儿,有上好的酒,而且菜品的价钱不变。 牛油锅底三钱银子,菌汤锅底五钱银子,其他的菜也没变。 不过原来菜样少,新铺子多加了好几样。 粉条、木耳、虾滑、小酥肉……价钱不便宜,但绝对比不上赢天下。 至于熟客会不会过来,姜棠觉得会。虽然给了汤块,但姜棠觉得,家里吃火锅,比不上外头的味道。 她的麻酱是自己调的,里面有芝麻花生碎,还有蒜蓉等各种各样的调料。还有虽然锅底一样,但是她买的肉是尝过好几家选的最嫩的羊肉,最鲜美的鱼肉,味道绝对是上乘的。 所以尽管送了汤块,熟客也会去新铺子吃。 这一天一天过去,姜棠专心弄铺子里的事儿,终于等到铺子弄好了,第二天原本计划着开业,结果天上又飞起了雪花。 雪下的并不小。 街上没什么人,左m.ThOngAdaY.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