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了码头,自然也衍生出了许多的生计。比如扛大包的,卖小吃的。还有卖茶水的。 谢来坐在茶水摊子上面,喝了口茶。 “老人家,这码头每日生意如何啊?” “能勉强糊口。穷苦人舍不得喝,都是来往的商人渴得受不了了来喝一碗。”老汉虽然如此说,但是脸上满足。 “这县里如此热闹,家中生计如何,听说之前还闹水灾了。 ” 老汉笑了,指着一个汉子道,“那是我儿子,之前我是佃农,每日里种点粮食也不够糊口的,家里就我和我儿子。如今儿子出来扛大包,赚点粮食,闲的时候再回去种几亩地。等赚了银子了,去衙门买几亩荒地开荒种地,也能给他找个媳妇。我到时候也去养两头羊,给家里补贴补贴。日子倒是也有盼头。” 谢来闻言也忍不住笑了。 百姓的幸福就是如此简单。只要给他们指明一条道,他们就能不畏艰苦的走下去。 他起身离开的时候,给老汉多付了点银子。 老汉说什么也不收,让他拿回去。“这碗就是老汉请您喝的,大人。” 谢来心一惊。 “老汉和儿子从外面逃荒回来,见过您。老汉知道您要办事,不声张。” 谢来紧紧的握了握他的手,“那更应该收,不能拿百姓一针一线。” 柱子赶紧儿将茶钱放到了摊子上面。 谢来道,“好好赚钱,种地,过好日子。” 说着起身离开。 卖茶的老汉擦着眼睛,将茶钱小心的收了起来。 “这辈子就见过这么一个爱民如子的好官。” 上了马车,杏花道,“来弟,你这也太容易被人认出来了。” 谢来也在感慨呢,“当初我演讲的次数大概有点儿多。” 杏花道,“我看还是你这长相太过出众,见过的人忘不了。行了。接下来的路我给你打听去。保准让你知道你那些政策有没有在当地实施。百姓日子有没有着落。” 谢来道,“只能如此了。” 后面他们又去了之前受灾严重的县乡,杏花装成路过的商户,打听养羊的情况,顺便了解一下大家的生活。 当地人一听她是收羊的行商,都很热情。也找她打探外面的行情。 他们也对下面的县衙官府有些不信任。 听杏花是东州府来的,从东州府得来的消息,心里的石头这才落地。 杏花问他们这阵子过得如何。大家也是畅所欲言,“日子还过得,能干活的出去修修码头,修修路,节省了家里的口粮,还能赚点银钱回来补贴家用。大人又给咱们弄了个什么犁,省了事儿了。” “这两年不用担心赋税,心里踏实。” “听说今年冬天还要送煤,也不怕冷了。” “要是能赚点银子,买点田地,那可真是最美的事儿了。” 第224章 离别 谢来从下面县乡回来,又特意去查看了水坝的修建情况。 李文进是个干将,为了修建水坝,他如今都住在工地边上了,和来修水坝的工人同吃同住。这次谢来都差点没认出来。 “身体是为官的本钱啊。”谢来道。 李文进红了眼睛,“大人,我现在就和做梦一样的,整天就担心梦醒了。” “谁说的,这么多人都在这呢。” “下官担心要是拖的时间长了,大人要是离开东州府,或者其他变故……咳咳,下官还是想早日修好,也让东州百姓早日能享受到这水坝的好处,安心种地,早日恢复……不,是超过往日的繁华。” 谢来拍拍他的肩膀,“好好干。” 李文进又激动的给谢来讲解了这个水坝的好处,干旱的时候有储存的水,等以后洪水的时候,又可以泄洪。 谢来开始的时候对古人的施工质量还有点儿没信心,等看到了做出来的成品之后,不得不承认,古人的智慧真的不能小看了。 难怪那么多流传千年的古代建筑啊,哪怕是后期修缮过了,那也得保存下来啊。在修建工事上面,真的让人敬服。 谢来是个外行人,自然不好指手画脚了,这事情交给李文进,比他自己亲自来做都让人放心的。 杏花这一路也是开了眼界了,“来弟,你可能放心了?” 谢来笑着点头。 该放心了,这天下也不是自己想的那么差劲儿。 见识了底层的工作能力,谢来现在对自己未来的发展计划更是有信心。只要政策好,切实对百姓有利益的,自然会得到百姓的支持。 在古代很多变法失败,其实也有脱离实际,无法让百姓真的受益的缘故。 百姓不能受益,这变法就相当于是无根之萍,再被中间的人抵制M.THOngaDAy.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