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瑜这是摆明了坑孔融啊,张昭不仅没发觉,反而主动往里跳。看他那劲头,甚至让人怀疑他会不做渤海太守,亲自去漠北访学。 那什么连山、归藏就这么珍贵? 他想不明白。 没等孙策想明白,周瑜又和张昭聊起了一路上的风闻,尤其是对邯郸县的观感。 张昭的心情本来就不好,一聊这事,心情更糟了。 可是以周瑜面前,他又不能拂袖而去,只能硬着头皮,言不由衷地夸了几句。 顺着这个话题,周瑜语重心长的说,如今杨修、诸葛亮等人已经证明了度田可行,如何在不度田的情况下实现王道,就看张公你的了。 这不是你一个人的荣辱,是整个儒门的体面,万万不可大意。 说到最后,周瑜郑重其事的向张昭行了一礼。 张昭顿时压力山大,心情焦灼,如百爪挠心。 孙策在一旁看得清楚,目瞪口呆。 他知道周瑜不是一个小鸡肚肠的人,但他更清楚周瑜对张昭没这么尊敬,这么做只有一个目的,就是要把张昭架在火上烤。 他不是对孔融有意见么,怎么和张昭杠上了? 就因为张昭收留了孔融? 张昭心情不佳,以身体疲惫为由,婉拒了孙策为他接风的美意,直接回驿舍去了。 孙策有些遗憾,埋怨周瑜道:“公瑾,何至于于此?” 周瑜瞅瞅孙策。“伯符,你是想将来在海外建国时,以他为相吗?” 孙策被他说破心思,有些不好意思,顾左右而言他。“现在好了,不欢而散,接风宴没了主人,你还要去喝酒吗?” “我无所谓啊。”周瑜摆摆手。“我刚从兰台借了两部书来。要是没酒喝,我就回去看书。” 孙策突然心中一动。“公瑾,你最近往兰台跑得很勤啊。” 周瑜有些慌。“有……那么勤吗?我是公事,奉诏而行。” 孙策嘿嘿笑了两声,意味深长地打量了周瑜一眼。 —— 张昭休息了一天后,上书请求见驾。 刘协第一时间接见了他。 见礼完毕,刘协赐座,见张昭脸色不佳,眼圈还有些黑,连忙关心地问了几句。 张昭昨夜没睡好。 一方面,是被周瑜说的商朝遗民吸引住了。如果能取回连山、归藏,补全三易,对儒门意义重大。 另一方面,他一路走来,看到了不少县的发展情况,越看越觉得心虚。 他是儒生不假,却也不是两耳不问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儒生。在江东主政几年,他深知礼义之外,钱粮m.THONGADaY.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