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有很多原因,其中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土地兼并。大量的庶民没有立足之地,再加上天灾不断,流民四起,最终演变成黄巾之乱。 谁是土地兼并的罪魁祸首? 就是支持袁绍的那些人。 甚至连百年羌乱都是那些人推动的,在凉州为官则横征暴敛,在朝堂上则力主弃凉,对乌桓、鲜卑则一心招抚。仔细想想,就会发现他们虽然满腹诗书,推行的政策却愚蠢无比。 放弃凉州,将抗击鲜卑的主力——凉州人当作蛮夷,然后再像安抚鲜卑人一样安抚凉州人,就能让凉州太平? 何其荒唐。 杨彪原本就是个务实派,在北疆主持事务近两年后,越发觉得那些士大夫的想法不可理喻,更不可能成为现实。教化不可或缺,但绝不是嘴上喊喊就能实现的。 要像天子一样去做。 或许,天子不出兵,由着袁绍折腾,让山东士大夫身受其痛,让他们知道空谈道德的后果,才是真正的治病救人。 只是……如果一来,将有无数人死于无辜,山东也将因此元气大伤,儒门遭受的重创甚至会比王莽篡汉带来的后果更严重。 杨彪一声长叹,几次欲言又止。 他做不到像贾诩一样洒脱。 “文和,袁绍非治国理政之才。” 贾诩嘴角轻挑。“只怕有人不同意你的看法。” 杨彪很无奈。他知道贾诩说的是谁,希望袁绍入朝主政的人不少,他说袁绍不是治国理政之才,自然站在了那些人的对立面,难免会遭到非议。 “正如你刚才所说,是不是有人不同意,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事实与否。袁绍虽是高门子弟,但他除了入仕之初做过一任濮阳长,并无地方经验。在渤海、冀州的治绩也有目共睹,如何能治理整个山东?知其不能,而放纵不管,非赛马之道。” 贾诩反问道:“依你之见呢?” “依我之见,天子的方案甚好。”杨彪咬咬牙。“让他先做好渤海太守再说吧。” 贾诩无声地笑了。“文先识时务,只怕其他人却不肯。” “我去说服他们。”杨彪慨然道:“这种事,没人比我更适合了。” 贾诩点点头,举起茶杯。 —— 杨彪送走贾诩后,命人去请赵温、张喜。 赵温、张喜很快就来了。 他们其实一直在外面等着,亲眼看到贾诩离开。 “文先,贾文和怎么说,他愿意从中解说吗?”张喜迫不及待的问道。 杨彪瞅了张喜一眼,又看看赵温。“子柔,若不问山东之事,朝廷赦免刘焉、刘璋父子不谨之罪,益州可安吗?”M.tHoNGAdAy.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