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帛的销路这么好?” “供不应求。如今河东、关中的每一架织机上的丝帛都被人定走了,根本等不到完成,织妇们恨不得能生出八只手。关中有个姓马的年轻匠师发明了一种新的织机,可以将效率提高三成,刚试验成功,便有人上门定购,几天之间,仅是定金就收了三十万。” 众人议论纷纷。“怪不得今年襄阳的丝价一涨再涨,原来如此。” “不仅襄阳,江南的丝帛也涨了,据说还买不到。我本想做两件新衣的,拖到现在也没做成。” 周忠含笑看着众人。“你们啊,就别想着做新衣了。就算你们有万贯家财,如果没有进项,以后只怕也穿不起丝帛。据说那些丝帛运到西域,与黄金等价,就算是达官贵人也难挡其诱惑。” 王粲抬起手,打断了众人的争论。“周公,你这次来襄阳,总不会是做生意的吧?” “这倒不是。”周忠笑道:“我本是来招揽学子的,没想到你们对经商也这么有兴趣,一时扯远了。既然说到生意,我就再多说几句,你们有什么大作想印行天下吗?河东书坊的品质最佳,我可以帮你们联系,又快又好,价钱还低。” 第六百一十六章 坐谈客耳 丝路生意虽然兴旺,读书人却不太方便多谈,只有个别人按捺不住,发了几句感慨。 说到印书,他们就没什么忌讳了,都表现了强烈的兴趣。 文无第一,谁不想自己的文章、诗赋可以印行天下? 手抄的效率太低,而且难免有讹误,远远不及印书来得方便。 南阳推行教化,在宛城的郡学用的教材就是印出来的书本,只要见过的人都说好,对手抄本更是形成了绝对的优势。但凡有一点正常思维的人都清楚,这种书籍必将大行于世。 据说宋忠、綦毋闿的新作《五经要义》也将以这种方式印行,而且一印就是五百部。据宋忠说,印成之后,除了一部分分送给亲朋好友,将在全国各郡国的郡学各留两部,以供学习。 一想到自己的作品将被天下学子欣赏,襄阳城的读书人就羡慕得脸红脖子粗。 唯一的遗憾是南阳没有这样的印书坊,必须送到河东去。 王粲也一直想印一部诗稿,却找不到门路。 印书需要钱,要很多钱。五百部《五经要义》据说要五十金,一般人是掏不起的。宋忠、綦毋闿是南阳郡学的祭酒、学监,所以这笔钱是骠骑将军张济赞助的。 这让了王粲等人颇为不齿。 印书还要西凉人赞助,太丢脸了。 如今听周忠说他有门路,王粲顿时动心了,扭扭捏捏的打听起来。m.THongadAY.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