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住了半月有余,渤海王府几乎日日有宴,东魏内部晋阳与洛阳两大派系也借此机会,相互增进感情,毕竟这是相互熟悉最直接的方式。 六月十六,高欢在建春门外十里凉亭与送行的诸子及洛阳文武道别,领着妻妾与两个孙儿并晋阳文武及二十万大军启程北上,返回晋阳。 高氏这些年修养生息,不曾出兵对外作战,却有高欢、高澄父子相继出巡,最关键在于出巡地方与领兵出征耗用区别甚大。 领兵作战必须携带大量民夫,以做后勤,这就是一笔庞大的开销,更不用说后续一年免税赋,更是减少了财政收入。 而出巡地方并没有作战任务,无需征召民夫相随,而无论是跟随高澄的京畿军,还是高欢麾下二十万并州胡,他们都属于脱产战兵,不存在税赋一说,收取军饷的同时,食用本就是国家供给,不存在出巡就要耗费粮食,留在晋阳却能不吃不喝这种现象。 不过耗用其实也存在,只是相对于大军西征的庞大开销来说,花费可以忽略不计。 这段时间为了给高家父子准备秋后的军资,户部尚书崔季舒与新任兵部尚书封子绘忙得晕头转向,连高澄大婚都只喝了两杯酒水,便匆匆告辞。 崔季舒负责筹集粮草,而被免去大将军府司马一职,改任兵部尚书的封子绘则负责与工部联络,囤积兵械。 三军未动不止粮草先行,刀枪箭等等也需要预先备足,光是大刀,就有百万柄,高澄更是要求兵部与工部联合备好上千万支箭矢。 兵械数量虽然听起来唬人,可相对于二十万并州胡与三万五千京畿军的数量来说,人均大刀不到五柄,箭矢也不过五十。 这年头的兵器极易损耗,历史上的沙苑之战,薛孤延为高欢断后,边战边走,一天之内,换了十五把钢刀,或是砍卷了刃,或是断裂,这也与战况激烈有关。 而兵械的损耗,也是战争花销的一项大头。 无论如何,多预备点兵械不会有错,总不能让士兵们卷了刃,断了兵器,赤手空拳去对敌。 这也是需要民夫做后勤的原因之一,不提为将士们运送粮草、准备饭食、浆洗衣物,光是这些兵械在大军行进的时候,就需要大量民夫转送。 工部尚书由高隆之兼任,人的精力有限,相应的,他也放弃了营构监的差事,只保留了尚书左仆射与侍中。 有鉴于如今兵械易折损的现象,高澄又命高隆之在洢水、洛水河畔监造冶铁炉,看能否进一步提取杂质,不过小高王一个文科生,高二时候过会考都是靠着监考老师留情才侥幸过关,对于物理,化学这两门学科,也算是秋毫无犯,只能将一切都委托给高隆之。m.thoNGadAy.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