始终,朝廷就不能放松警惕。 就像军机处那边,裁撤一批京卫,尽管在朝引起非议不小,可在臣看来,这却是惠民利国的良策。 关键就在于怎样去做。” 崇祯皇帝露出欣慰的笑容,他所推动的一些谋改,能得到像毕自严这样的大臣,心里的认可,就代表他走的路,是对的。 大明,永远绕不过去的,始终都是财政问题。 现在内帑的银子,是很充沛,但那毕竟不是国库。 “说的好。” 崇祯皇帝赞许道:“有毕卿坐镇户部,替朕当好财政的大管家,朕这心里才算放心很多啊。 当前国朝的收支,依旧是不平衡的,甚至存在诸多的缺口。 不过现在却有好的改变了,至少国库存银增多,那第一批战争债券,就算是真的到期,户部也能得到有效解决。” 对于崇祯皇帝来讲,他现在要做的事情,就是将财政问题的压力,不再自己扛着,要分担到有司官员的肩膀上。 一个人扛。 很多人扛。 这完全是两种不同的概念和成效。 至少这样一来,在推行一些新政时,所遭遇到阻力,就不会像先前那般大。 不断渗透,潜移默化的谋改,远比搞什么轰轰烈烈的谋改,要来的更具成效,毕竟既得利益捏在手里,无论是谁,都不愿轻易丢手的。 跟毕自严的这次交谈,叫崇祯皇帝看到大明财政,逐步改善的好现象,这远比在战场上打一场胜仗,要来的更实际! 第二百三十六章 丰产 银子。 粮食。 一直是崇祯皇帝最重视的。 大明所暴露出的诸多问题,溯本求源下,都绕不开这两类。 包括崇祯皇帝谋划的诸多部署,都需要银子和粮食来兜底,这是保障大明秩序稳定,最根本的事情。 徐光启眉宇间难掩激动,撩袍朝乾清宫快步走去,平日里恪守礼制的他,此刻全然没这些想法。 徐光启的官袍和官靴上,沾着一些泥土。 过乾清门的时候,叫上直亲卫军的健儿,瞧见时很诧异,虽说徐光启进宫面圣很少,但每次觐见,那都是很受规矩的。 怎这次却这般有失体统? “陛下,陛下!”徐光启撩袍快步前行,刚看到乾清宫,就激动的喊起来,“祥瑞,天降祥瑞啊!” 侯在殿外的大汉将军、内廷宦官等,听到这骤响的喊叫,无不是眉头紧皱起来,循声看了过去。 不过瞧见徐光启的装扮,无不一愣。 王承恩手持拂尘,快步走出殿内,瞧见几乎算跑来的徐光启,下意识脱口道:“徐阁老,可是出什么事情了?”m.tHOngadaY.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