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像沈家这样子嗣艰难,选了嗣子承祧香火的,多半会早婚。沈瑞与杨恬差了四岁,等到杨恬及笄时,沈瑞已经十九岁。 何学士道:“内大兄最关心的不过是瑞哥的学业,瑞哥虽拜在伯安名下,可伯安身体不好,明年开春就要回乡……瑞哥不好另拜他人,内大兄只能为他寻一个岳父以作教导,到底是慈父心肠……” 杨廷和并不曾见过沈瑞,不过却晓得沈家是沈度学士之后,沈大老爷与已故太爷都是九卿,论起门第来,比杨家高了几头去,能使人向杨家提亲,有些受宠若惊。 要知道,杨廷和的祖上是赘婿,高祖父、曾祖父都是白身,祖父是贡士,家族才成了读书人家。他自己先与其父中了进士,而后其父中进士,父子出仕,才晋身仕宦人家。 不过即便受宠若惊,杨廷和也没有一口答应。 不管沈大老爷官声清正,徐氏如何有贤名,沈瑞到底是嗣子,不是两人亲生子。对于沈瑞的人品,杨廷和还想要“眼见为实”。 两家做亲,这“相看”也是应有之意。 何学士传话回沈家,大老爷与徐氏自然无异议。 等到沈瑞下学回来,被叫到正房,就得了这个消息。 沈瑞对于沈杨两家结亲并不意外,官场之上最后的结盟手段,就是联姻。只是没想到自己身上,原本以为会是玉姐对杨慎的庶弟。 毕竟他是承嗣子,多半要早婚,而他的年纪与杨家嫡女的年纪相差又大了 听说过两日就要随大太太往杨家赴宴,沈瑞心里直抽抽。 他是想要借杨家的光,让沈家在正德年间不翻船,可没有打算彻底上杨家的船。 杨廷和固然做了两朝首辅,可下场并不好,晚景凄凉。 可是这门亲事,既已经托人传了话,到了“相看”的时候,就轮不到沈瑞再说什么…… 南京,乔宅。 沈洲一行到了南京,因乔三老爷在南京任上多年,姊弟之年数年未见,少不得也暂留几日,骨肉团聚。 乔三老爷因惦记庶长女亲事,就对姐夫提了沈琰之事。 沈洲这里,因有宗房大老爷曾经说了好话,对于沈琰并无恶感:“祖上的事情都过去数十年了,倒是无人会与之计较。不过因祖父早年有遗命在,不许这一支归宗,我们身为晚辈也不好忤逆……小舅子要是不挑家世,只看人品,定就定下……” 乔三老爷自己品级不高,长女又是庶出,不管是在江南,还是在京城,庶女都不好寻人家。犹豫了一下,到底看重沈琰人品,加上沈洲话中并无反对之意,还是决定定下这门亲事。 乔三太太看了便宜外m.thonGaDaY.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