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那些被二皇子宠过又冷落了的男男女女,落到二皇子妃手中,下场都很凄惨。而二皇子对这些“昔日爱妾”,也是不管不问,任由妻子蹂躏,仿佛如此便能彰显对二皇子妃的爱重,后者偏偏也吃这一套。 ——这才是这些纨绔子弟言语间门瞧不上二皇子夫妇的原因。一个拿妾室出气,手段残酷毒辣。一个刻薄无情,毫无担当。 不过,纨绔子弟不等于什么都不懂的草包,即便二皇子再让人瞧不起,终究是皇帝的儿子,今上又非受权臣或世家压制的傀儡皇帝,顾及皇室威严,也不该大庭广众之下如此随意议论皇子吧?难道就不怕被人拿这些话告到皇帝那里,危及家人? 正常情况下,应该有这样的担忧。 但本朝却并非正常情况。 因为三位皇子都不是当今皇帝的亲生子。 惠明帝曾有二子,但二子尽皆夭折,如今只有一个女儿,那便是俞皇后所出的玉陵公主。 俞皇后系出名门,父亲当年是太子太傅,也就是今上之师,祖父曾官至文渊阁大学士,外祖为白鹿书院山长,桃李满天下。 玉陵公主诞生当日,惠明帝正式登基为帝,认为此乃吉兆,大喜之下便赐玉陵为封地,封她为玉陵公主。 这也是惠明帝的第一个孩子。 惠明帝在兄弟中排行第九,他出生时,年长的兄长们早已娶妻生子,偏偏他又从小体弱多病,娶妻三年膝下还无一儿半女,这便让先帝心生疑虑。正因如此,即便他才能高于诸兄弟,还是名正言顺的嫡长子,也迟迟未能获得先帝的认可。 兄长们带着儿孙在先帝面前彩衣娱亲时,他膝下却空无一人,对比未免过于惨烈。 正是由于先帝的迟疑和犹豫,才让诸王野心逐渐做大,以为他们都有机会争取帝位。谁知先帝直到病重也未曾废太子,已经与太子结下死仇的诸王岂能坐以待毙? 于是,才有了十六年前的宫变。 宫变过后,四王当场惨死,四王终生圈禁,唯有太子笑到最后,登上了皇位。 可惠明帝登基日久,除了玉陵公主之外,依旧没有一儿半女。曾有一子一女,都在出生不久便夭折。储君之位久久空悬,对整个大齐都是不利之事。朝堂百官日日催促,先过继宗室子弟,将来皇帝若有亲生子,再归宗也不迟。皇帝本人却不甘心,不愿承认自己生不出儿子。 双方开启了长达数年的对峙。 直到五年前,好不容易得来的第二个儿子也夭折了,惠明帝好似终于死了心,又好似与百官赌气,竟然从圈禁的诸王府中过继了三位皇子,且当时最小的三皇子都已有十岁,已经记事。 ——且不说诸王当初与皇帝争位,仇怨极深,造反的罪名至今也未曾获得赦免。只说三位皇子的年龄,就不合适。不选身世清白的宗室子弟,也不选年龄小好教养的孩子,偏要选两种条件都不行的人选,这明显不属于正常过继的最佳选择。 过继之后,便算作对百官有了交代。惠明帝也不理会这三位皇子,既不接进宫中教养,也懒得笼络亲近他们,只把人往刚开辟的皇子府一扔,任由这三位皇子野蛮生长。 至于立谁为太子?那更是没影的事。 百官自以为看明白了皇帝的想法。 ——这是还没放弃生儿子呢!所以懒得精心教养三位皇子,也不立太子,一旦生出了亲生儿子,就让三位皇子通通滚蛋。 ——虽然五年下来,也差不多该死心了。 三位皇子不受待见,百官并不关心。 除了少数野心家,大多数人催促皇帝过继,是出于为国本考虑,免得哪天皇帝意外驾崩,竟然没有继承人选,导致朝廷混乱。既然现在已经有了三位继承人选,虽然更希望一步到位连太子也选出来,但皇帝既已退让一步,短时间门内,他们也不好过于逼迫皇帝,那就是臣子的僭越了。 至此,朝堂之上恢复了平静。仿佛过去多年皇帝与臣子之间门的对峙从未发生过。 而新的争斗,又在三位皇子之间门发生。新的势力,也围绕着三位皇子逐渐生成。 随着五年时间门过去,也形成了新的党派。 但这些都与在座的纨绔子弟们无关。 他们既不掺合皇子之争,也不涉足朝政,心知肚明皇帝对三位皇子的态度,说起皇子的八卦时自然一点不慌。 就这样,除了风流成性的二皇子之外,苏赢还连带听到了他们对大皇子和三皇子的评价,简单总结就是:大皇子性急如火,三皇子温吞如水。大皇子身边武将更多M.Thongaday.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