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开始只是被当外宅养着,后来她肚子争气,生了儿子。那富商高兴坏了,便把母子俩接回家去。这做女儿或许想有个娘家依靠,亦或者纯粹孝心,便把爹娘兄弟都带去了。 可惜,当初常家估计也觉得这事儿不大好听,对外没细说“女婿”情况。那富商也不是在桐州做生意,而是途径这里,慕名桐山书院,停歇数日。 外人只知富商是南边口音,自称是南川府人,姓吴。年纪在三十来岁,是个富态的老爷,此人说做的是绸缎生意。 南川府地少山多,当地气候很适合种植桑蚕,多以此为生。 蚕丝是只做丝织品的原材料,因此当地大大小小织户不少,更有贩丝者云涌而来。类似吴姓富商这等,大约有着自家桑蚕产业,亦或者是个家底厚实的贩运行商。古时交通不便,货物流动不易,倒买倒卖能赚取暴利。 如此一来,要查这个吴姓人就不容易。 南川府那边吴姓的极多,谁知这个吴富商是府城人,还是下辖某个县城的人呢? 更何况几十年过去,他未必还做这个生意,排查起来难度更大。 “已经很好了。”穆清彦眉目舒展,毕竟这个富商还有个可查的线索,便是有个从外地带回来的常姓小妾,得了儿子,娘家也跟了来的。这般情况的,必然极少。 “再费些功夫就是了。”闻寂雪也清楚,只要再缓些时间,总能查到。 第257章 温明玉求助 返回凤临,已是七月底。 穆婉在六月二十七生了一女,快满月了。 吃过满月酒,穆清彦和穆林一起作为娘家人,旁听了赵家分家。赵家请了里正和几家交好的长辈做个见证。赵家就两个儿子,感情又不错,所以就是均分,一人一半儿。考虑到赵叔赵婶还没老到不能动,所以房子和田地暂且不分,只定了个契,赵叔拿出积蓄,一个儿子分二十两银子。 对于庄稼户而言,三十两真不是小数目,能攒下六十两,很有家底儿了,但一下子都拿出来,估计赵叔赵婶手里也不剩什么了。这些银子也不是单靠种地赚来的,都是兄弟俩每年拿回来的钱,赵叔赵婶都给攒着。 赵叔赵婶分银子,主要是为让小儿子赵河有银子盖房。 家里东西虽说都是平分,但实际上约定俗成,养老的长子一般分得多些,尤其是房子,多是养老的儿子继承。再者,赵家房子不算太宽敞,以往家里没什么人不觉得,但每年过年住的实在拥挤,赵河虽在外跑镖,但家里也要有房子住。 孩子满月,赵河回来了,打算把房子盖好了再走。 赵河打算贴着自家老宅子起个小院儿,三间正屋带个厨房仓房,土砖砌院子,花不了多少钱。穆婉今年不跟着去,等明年再去,那时孩子也大了些,比较好带。 穆家肯定愿意穆婉跟赵河在一块儿,夫妻俩总分隔两地不大好,至于旁人嚼舌根又碍不着自家过日子。 穆婉在外边见多了镖局里的男人晚上出去找乐子,别说老婆不在身边,即便有家室跟着的,也多的是管不住人。穆婉自然不信赵河会那么混账,可不在一处,难免瞎想,在外虽没家里帮衬,但她心里还是愿意。 送走了赵河,陈十六那边又请暖房酒。 陈十六的新宅子建好了,宽敞大气,处处收拾的精细。一应桌椅床架等物也都是新做的,陆陆续续摆了进来。尽管是作为新房建的,但两人婚事肯定是在京城陈家宅子办,新娘陪嫁的床架等都是照着那边的屋子量的尺寸,也不方便大老远运过来,倒是在这边另做一套方便。 宅子比较空,各色摆设装饰还没到位,花草树木都是新移栽的,有死苗,还得补种。陈十六实在不耐烦各样琐事,好在带来的有管事,又有何川料理着外面的事务,省心不少。 “这些月季养得不错。”穆清彦参观新宅,见花园修得格外精心,心知肚明。园中花草多,不乏珍贵品种,但最出彩的还是月季,或红、或粉、或白、或黄,黄色月季少见,但这园子里却以黄色月季居多。 陈十六闻言笑笑:“我为这些花草,专门请了人打理照料,总算没白费。” 闻寂雪落后着几步,思忖着别事,忽有所觉,扭头朝西边望了一眼。 “你这宅子里还住m.ThONGADay.net